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2010年4月27日 电话:0755-/传真:0755-联系 人:赵中良 一、 工程概况 洪桥头好利万、米诺厂边坡位于。该人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岩坡坡面裂隙 发育。 边坡所在区地形地貌为丘陵斜坡, 自然斜坡坡度 15~200, 原始植被发育茂密。 边坡底边周长约 190m,为折线形展布,整体呈南北走向。 原有边坡分为 2 级,上级边坡及下级边坡,边坡中部有一宽平台。坡底标高 11.50~15.0m,中间大平台标高 23.0~35.4m,坡顶标高 33.0~66.9m,下级边坡坡 度 500~700,上级边坡坡度 600~800。边坡高度 22m~52m。 边坡坡面岩土裸露,局部发育有少量的爬藤类植物,覆盖率极低;坡面没有进 行任何的支护处理,坡顶坡脚没有任何截排水措施,边坡坡底分布有好利万、米诺 厂以及 1 栋在建厂房。 1.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资料,边坡周围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Qml)及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Jq)。现将各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自上而下 分述如下: ⑴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杂填土:褐黄色、褐灰色,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块石组成,并含少量建筑垃圾, 松散,湿,可塑,合金钻进易,主要分布在坡脚建筑场地。 (2)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Jq) 场地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黏 土矿物及少量暗色矿物等。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强、中、微风化四个风化带, 本次勘查仅揭露其强、中、微风化带: 强风化石英砂岩:褐黄、褐灰,棕红色,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等,风化裂隙 发育,局部夹杂中风化岩,岩石呈砾砂状、碎块状,岩块可折断,合金钻进易。主要 分布在坡体的上部,揭露层厚 2.60~22.30m。 中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褐灰色,风化裂隙较发育,上部夹杂薄层强风化石英 砂岩,岩芯较破碎,呈短柱、长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金 钻进较易。主要分布在坡体的中、下部,揭露层厚 3.30~49.30m。 微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 金钻进困难,需金刚石钻进。揭露层厚 2.80~5.70m。 1.2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场地内无常年性地表水,雨季有大气降水形成的 临时性地面片流,对坡上岩土体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内强风化及下伏岩层的风化裂隙中,主要含水层属弱含水、 弱透水地层,水量贫乏。 二、二、 沉降、位移观测技术依据沉降、位移观测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22:200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5、《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洪桥头好利万、米诺厂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深圳 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 年 02 月。 三、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三、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一)、沉降观测 1、 沉降观测的点位布设 (1)沉降观测点: 根据甲方提供并确认的监测布置图进行沉降观测点布设,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 反边坡周边沉降特征的地面上,共布设沉降观测点约 26 点。 沉降观测点标志埋设离边坡顶约 35cm 处。 采用长度为 20cm,直径 12mm 的螺纹钢 筋(刻划有十字丝),并用水泥加固。标志头离地面的净空高度小于 10cm。确保观 测点与边坡的连接结实稳固。具体的埋设方法如附图 3。 详细布设位置见“边坡支护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2)沉降观测基准点 沉降观测工作点拟根据实地的地形情况分组设立,在距观测对象 200 米以外、 地基稳固、不易破坏的位置布设3 个沉降观测工作点,编号为BM1、BM2、BM3。具体 埋设的规格如附图 1。 2、沉降观测方法: A、待点位稳固后,根据甲方的要求开始第一次观测,首次观测联测全部的基准点, 采用往返观测,形成水准闭合环线,整条线路闭合差不得大于±1.0nmm(n 为测站 数),经平差计算求得各观测点的高程。并在开工前三天内平均观测 2~3 次,取其 均值作为初始值。 B、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一级精度要求进行,须往返观测。每次 观测前应进行 i 角检查,具体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下: a、 测站视线长度 (仪器至标尺距离) 、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规定执行。 任一测站上前视线高度 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 后视距差累积(下丝读数) 一级DSZ-2≤30 m≤0.7m≤1.0 m≥0.3 m b、测站观测限差应不得超过下表规定: 项目 基、辅分划读数差 等级 一级 C.使用仪器 拟采用 DSZ-2 型精密水准仪,FS-1 型测微器,2 米铟瓦水准尺。由 PC-E500 计算机 野外记录,计算机内业处理。 D、内业计算 0.3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 0.5mm 沉降观测的平差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法进行(平差前应进行各项改正、验算各项限 差、列表计算往返高差较差、限差并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以便 检查), E、资料成果整理观测成果表按附表 1 整理。 (1)、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根据设计要求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表;(见附表 1) (2)、根据施工进度请况,提交沉降观测“沉降量-时间曲线图”。(见下图) (3)、沉降观测技术总结; (4)、边坡支护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在每次观测结束后,及时将当次沉降观测资料提交甲方,以便甲方使用。 (二)、位移观测 1、位移观测的点位布设 (1)位移观测点: 根据甲方提供并确认的监测布置图进行位移观测点布设,拟在能真正反映边坡 位移和变化的边坡顶布设位移观测点约 26 点。 观测点埋设要结实稳固、并进行保护。详细布设位置及编号见“边坡支护监测 点平面布置图”。具体的埋设方法同附图 3,采用长度为 20cm,直径 12mm 的螺纹钢 筋(刻划有十字丝),并用水泥加固。 (2)位移观测基准网点 位移观测基准网点根据实地的地形情况设立,一般在地基稳固、不易破坏的位 置布设三个位移观测基准点,按坐标法可只布设三点,编号分别为 BM1、BM2、BM3。 此三点要按城市四等三角点精度进行单三角形观测并整体平差,求得三点的坐标。 具体埋设的规格如附图 1 或附图 2,并加护栏其它保护。 2、位移观测方法: 位移观测采用(全站仪 TopconGTS-332N(日本))边角坐标法, 观测时以外部不少于两 个固定方向定向及检查, 水平角观测的精度和测回数如下表, 距离采用全站仪测距, 读数取至 0.1mm,测距精度为≥1/20000。 位移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二级精度要求进行,其坐标中误差≤±3mm。 位移观测中水平角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的方向观测法限差的要求进 行。具体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下: 方向观测法限差(″) 等 级 一 级 仪器 类型 测回 数 两次照准 目标读数 差 6 半测回归零 差 一测回内 2C 互差 同一方向 值 各测回互 差 8 TopconGTS-332N(日 本) 2813 待点位稳固后,根据甲方的要求开始连续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