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敏感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全国生态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区域 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 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区 划。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保护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 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 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 是科学开展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 发的重要依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 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 重要意义的区域,以指导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 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 康发展。 主导功能原则: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 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 优先。 区域相关性原则: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 能的互补作用, 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 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的确定要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大 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 经济发展规划和其他各种专项 规划相衔接。 分级区划原则: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应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相衔 接,在区划尺度上应更能满足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 作微观管理的需要。 3.目标 (1)分析全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问题、生态敏感 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全国生态 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以及 生态保护目标,划定对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重要 生态功能区域。 (2)按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思想,改变按要素管理生态系统的传 统模式,分析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提出生 态保护主要方向。 (3)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区划方法与依据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现状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 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不同区域的生 态功能,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北纬 4°15 ~53°31 ,东经 73°34 ~135°5 ,自北向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 热带和热带 5 个气候带。地貌类型十分复杂,由西向东形成 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的北缘和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 山-雪峰山一线之间,海拔在 1000~2000 米;第三阶梯为 我国东部地区,海拔在 500 米以下。我国独特的气候和地貌 特征是我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农田和城市等各类陆 地生态系统发育与演变的自然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敏感性是指一定区域发生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和程度,用 来反映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后果。生态敏感性的评价内 容包括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石 漠化敏感性、冻融侵蚀敏感性和酸雨敏感性 6 个方面。 土壤侵蚀敏感性:我国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受地形、降水量、 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全国极敏感区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2.8%,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西南山区、太行山区、汉江 源头山区、大青山、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地区等。 沙漠化敏感性: 我国沙漠化敏感性主要受干燥度、大风日 数、土壤性质和植被覆盖的影响。沙漠化敏感区域主要集中 分布在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 极敏感区域面积为 111.2 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准噶尔 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吐鲁番盆地、巴丹吉林沙漠和 腾格里沙漠边缘、柴达木盆地北部、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 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宁夏平原等地。 盐渍化敏感性: 我国盐渍化敏感性主要受干燥度、地形、 地下水水位与矿化度的影响。我国土地盐渍化极敏感区面积 为 79.5 万平方公里,除滨海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土外,主要 分布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周边、和田 河谷、准噶尔盆地周边、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罗布泊 等。 石漠化敏感性:我国石漠化敏感性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 受石灰岩地层结构、成分和降水量影响。石漠化极敏感区面 积为 3.6 万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贵州省西部、南部区域, 包括遵义、贵阳、毕节南部、安顺南部、六盘水 冻融侵蚀敏感性:我国冻融侵蚀敏感性主要受气温、地形、 植被以及冻土、冰川分布的影响。冻融侵蚀极敏感区面积为 46.1 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普遍高于 4100 米;冻融侵蚀高度敏感区面积为 74.7 万平方公里, 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脉北部、昆仑山脉北部、 横断山脉,以及大兴安岭高海拔地区; 酸雨敏感性: 我国酸雨敏感性主要受土壤、水分盈亏、生 态系统类型的影响。酸雨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酸 雨极敏感区面积为 139.8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4.6%,分布区包括四川省南部、重 庆市、贵州省、湖南省、 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 省、广东省和安徽省南部等; 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目的是明确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及其 空间分布。全国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生态调节功能、产品提供 功能与人居保障功能。 生生态调节态调节功能功能主要是指水源涵兹、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 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等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全国或区域 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功能。产品提供功能主要包括提供 农产品、 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功能。 人居保障功能主要是指满足人类居住需要和城镇建设的功能, 主要区域包括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根据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 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分析生态服务功能特征,按其对全国 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程度分为极重要、重要、中等重要、 一般重要 4 个等级。全国生态服务功能特征见附图 3。 水源涵养:重要水源涵兹区是指我国重要河流上游和重要水 源补给区,面积为 113 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黑龙江、松 花江、东西辽河、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区,黑河和疏 勒河上游,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上游,以及南水北调水源 区和密云水库上游等重要水源涵兹区域。 土壤保持: 土壤保持的重要性评价主要考虑土壤侵蚀敏感 性及其对下游的可能影响。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三峡库区 防风固沙: 防风固沙重要性评价主要考虑沙漠化敏感性和 沙尘及其影响范围与程度。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 西部、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河西走廊京津风沙源区和 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地区, 面积为 95.1 万平方公里。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不同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取决于 濒危珍稀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典型的生态系统分布。西双版 纳、海南岛中部山区、江苏省北部沿海滩涂湿地、洞庭湖和 鄱阳湖湿地等地区 洪水调蓄: 主要考虑具有滞纳洪水、调节洪峰的湖泊湿地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