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有关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1 调查地区:安徽省太湖县的部分农村地区 2 调查方式:入户式调查 3 调查目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地矛盾本就存在。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优越,所以人口相对更为稠密,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就更为突出,再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对人口户籍的管理变得相对宽松,人口流动更加自由和方便,所以大部分农民在权衡之后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这条道路,以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缓解了农村的严重人地矛盾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农民工的身影几乎已经随处可见了。对于农民工进入大城市,也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我们知道,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的进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推行下,农民工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几乎承担了大城市的所有苦活、累活、脏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说,农民工理应得到人们的敬重,也该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农民工现在的状况又如何呢?他们的处境又怎么样呢? 太湖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所以决定了它必定也是一个劳力输出大县,这里基本上每都有大量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工的现状,于是我们就对此进行了调查和讨论。 26 调查结论: 1.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受到绝对的保障,拖欠工资等各种侵权现象普遍存在; 2.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地位并不平等,时常受到人格侮辱等不公正待遇,地位卑视现象存在; 3.农民工的父母处境不容乐观,矛盾重重。一方面,大量的生活医药开销和自己没有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存在,另一方面老人精神上的孤独与儿女不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们也就难以安享天伦之乐; 4.子女的教育问题理应得到重视,农民工的子女也是一样。但是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外,他们的子女也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更得不到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必要指导和适当的管束; 5.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提出,农民工的处境正在逐步改善。 五、调查分析: (一)、农民进入大城市后,在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极大的社会背景下,只好凭借着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吸引着雇佣者,同时雇佣者又利用农民工在文化方面的缺陷诱骗农民工签定一些权利义务并不对等的用工合同,所以他们总是处在不利的一方。此外,对于农民工的生活食宿问题并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给予他们基本保障。所以,他们大都是凭借自己微薄的收入牵强填饱肚子,干那些苦、累、重、脏的活,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尽管这样,熬到了年末,雇佣者也不一定会利索的把农民工的全部血汗钱支付给他们。某个受调查的农民工表示:几乎所有老板都会扣留他们的部分薪水,那样一来就不用怕他们“跳槽”了,第二年他们就又会乖乖地去找他们那位老板了。如此一来,用人单位并不用担心不能用低薪找到足够的农民工来承担那些苦、累、重、脏的活了。而对于农民工来说,一旦用人单位不想继续用这些农民工,他们就必须重新选择一个新的职业,但是不论怎么选,大抵都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农民工的处境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为改变农民工的这种窘迫处境而努力做一点我们自己的贡献呢? (二)、农民工进入大城市之后,由于经济上比较贫困,着装上比较土气,行为上比较胆怯,再加上带着一口外地口音,所以在地位上也难以与城市市民相比。其中的原因可谓纷繁复杂,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不平等。他们的经济能力较差,不足以让他们承受高档性消费,也就决定了他们在服装装扮上没有市民那样的时髦和前卫。此外,由于大多农民工文化素养比较低,他们甚至把自己地位低也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再加上当前我国国民整体素养偏低,体力劳动者并没有和脑力劳动者享有同等待遇,尤其是在精神上。所以卑视农民工的现象普遍存在。难道这就是农民工在辛勤付出之后理应得到的待遇吗? (三)、农民工不仅自己在外饱受市民卑视,享受不公待遇,而且自己的父母也是一大突出问题。他们的父母大多年纪偏高,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劳动力,而且老人体质衰微,抵抗力也大大降低,所以他们需要更加细微的照顾,而且这种照顾还不仅要物质上的,更需要精神上的。但是我们知道,作为农民工的父母,他们就连物质上的保障都没有,更别说精神上的了。假如他们病了,且不说大量的医药费用,就是找个人来照顾他们都十分困难。就拿现在的农村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养老院并不普及,再加上农村的传统思想作祟,许多老人认为养老院里的老人大都是一些不幸的老人,所以农民工的父母大多还是选择在家孤独的度过余生。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开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柄,同时自己的儿女也不会成为别人的话柄,他们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选择了忍气吞声,得过且过。某位农民工的高龄母亲表示:自己的老伴已经逝世多年,自己的儿子也已在外打工好些年,现在已经是一个小老板了,也已经能够让她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了,可是她仍然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寂寞,因为她要的并不是富裕的生活,而是自己的子女陪她过完这最后几年时间。但是她也知道,为了这个家庭,为了孩子自己的未来,也为了自己孙辈的幸福,她必须选择沉默。其实我想大抵所有农民工的父母都会这么做,面对生活中的压抑和精神上的孤独,他们大都会选择自己挨过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农民工的父母们饱受着煎熬,或许死亡对于他们来说,甚至是一种解脱,一种摆脱他们的困境的方式。那么这种现象是不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呢?是不是应该实行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至少应该要缓解这种矛盾呢?农村城市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的存在是否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呢? (四)、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希望寄予自己的下一代,他们期望自己的子女过上比自己好的生活,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完成他们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农民工们也是这样。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脱离农村,脱离他们过的那种日子。但是这个社会告诉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所处是境地,必须通过教育。那么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时候地位及其重要。父母给孩子的必要关爱和适当管束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孩子的性格的塑造过程中,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他们的作用不是忽视的。孩子需要的也不只是物质方面的给予,还有学习上的疑点,生活上的困惑等等,有时候,他们甚至就只想和自己的父母坐下来好好吃上一顿饭,说上一会话,可是,这种一般人看来很朴素很简单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是奢望。某农民工子女表示:自己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父母都外出务工,虽然和爷爷奶奶关系很不错,但是相差年代太久,之间总会存有些许隔阂,所以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完全都要靠自己来解决,有时候心里很郁闷,还有就是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因为自己没有父母参加,自己会觉得不好意思,怕同学们会看不起自己,在同学面前,就显得比较怯缩。虽然农民工还可以选择把自己的子女带进城市里接受教育,但是一般来说,或者与城市的孩子分班,或者就是分校,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农民工的子女们所在的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道这就是呼吁教育公平而带来的成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