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压轴题
初二期末复习题 1.△ABC、△ADE都是正三角形,CD=BF. (1)、求证:△ACD≌△CBF (2)、当D运动至BC边上的何处时,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且∠DEF=30°,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 ⑴.证明△ACD≌△CBF已经有了CD=BF,而△ABC、△ADE都是正三角形又可以给我们供应条件,依据“”判定方法可以证得△ACD≌△CBF. ⑵.依据⑴问的△ACD≌△CBF得出,又△ADE是正三角形的,所以;要使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可以证. 若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则;当时,就有,此时就能证得.由正△ADE可以得出,则,;由于等腰三角形具有“三线合一”的特征,所以当D运动至BC边上中点时,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 2.D为□ABCD外一点,∠APC=∠BPD=90°.求证: □ABCD为矩形 分析:判定矩形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但在已知了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的状况下,要判定是矩形的途径有两条:其一、找 一内角是直角;其二、找出对角线相等,即找出. 由于本题的另一主要条件是∠APC=∠BPD=90°,要依据题中条件和图形位置转换成四边形的内角为90°比较困难,所以本题我们先想方法找出对角线相等,即找出. 我们发觉本题在和的两斜边的交点恰好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依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可知:同时是的中点;所以自然联想到连结这条两直角三角形公共的中线(见图).依据以上条件,在和中就有: ,故,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判定是矩形. C A B H D E F 3. △ABC中,∠BAC=90°,BD平分∠ABC,AH⊥BC于H交BD于E,DF⊥BC于F,求证:四边形AEFD是菱形 分析:判定菱形方法主要有三种,三种方法都可以使本题获得解决. 下面我们选择“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这一途径来分析. 可以先依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进而简单证明 ≌,所以;再证明≌ 可以得到(也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推出 ,所以,于是,故四边形是菱形. 4、 如图所示,在菱形中,,为正三角形,点分别在菱形的边上滑动,且不与重合. ⑴.证明不论在D上如何滑动,总有? ⑵.当点在上滑动时,探讨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发生改变?假如不变,求出这个定值. 分析: ⑴.先求证,进而求证为等边三角形,得进而求证≌,即可求得 ⑵.依据≌可得;依据四边形===即可解得. ⑴.证明:连接AC,如下图所示. ∵四边形为菱形,∴ ∴∵∴∴和都为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⑵.解:四边形AECF的面积不变.理由:由⑴得≌,则. 故四边形=== 是定值.作于点,则来源:学科网] 图25-1 四边形=S 5、(1)在图25-1中,已知∠MAN=120°,AC平分∠MAN. ∠ABC=∠ADC=90°,则能得如下两个结论: ① DC = BC; ②AD+AB=AC.请你证明结论②; (2)在图25-2中,把(1)中的条件“∠ABC=∠ADC=90°”改为∠ABC+∠ADC=180°, 其他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旧成立?若成立, 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25-2 5、(1)证明:∵∠MAN=120°,AC平分∠MAN. ∴∠DAC = ∠BAC =60 ∵∠ABC=∠ADC=90°, ∴∠DCA=∠BCA=30°, 在Rt△ACD中,∠DCA=30°,Rt△ACB中, ∠BCA=30°∴AC=2AD, AC = 2AB, 图25-2 ∴2AD=2AB ∴AD=AB ∴AD+AB=AC. (2)解:(1)中的结论① DC = BC; ②AD+AB=AC都成立 理由如下:如图24-2,在AN上截取AE=AC,连结CE, ∵∠BAC =60°,∴△CAE为等边三角形, ∴AC=CE,∠AEC =60°, ∵∠DAC =60°, ∴∠DAC =∠AEC, ∵∠ABC+∠ADC=180°∠ABC+∠EBC=180°,∴∠ADC =∠EBC, ∴ ∴DC = BC,DA = BE, ∴AD+AB=AB+BE=AE, ∴AD+AB=AC. 6如图所示,直线:y=-与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y轴上有一点C(0,4),动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轴向左移动.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COM的面积S与M的移动时间 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t为何值时△COM≌△AOB,并求 此时M点的坐标.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0)、B(0,2);(2)∵C(0,4),A(4,0)∴OC=OA=4, 当0≤t≤4时,OM=OA-AM=4-t,S△OCM= 1 2 ×4×(4-t)=8-2t; 当t>4时,OM=AM-OA=t-4,S△OCM= 1 2 ×4×(t-4)=2t-8; (3)分为两种状况:①当M在OA上时,OB=OM=2,△COM≌△AOB.∴AM=OA-OM=4-2=2 ∴动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移动2个单位,所须要的时间是2秒钟; M(2,0), ②当M在AO的延长线上时,OM=OB=2,则M(-2,0),即M点的坐标是(2,0)或(-2,0). y F E A O x 7、如图,直线y=kx+6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E和点F,点E的坐标为 (-8,0),点A的坐标为(0,6)。 (1)求k的值; (2)若点P(x,y)是其次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探究: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并说明理由。 解:(1)把E(-8,0)代入直线y=kx+6中得: 0=-8k+6,解得:k= (2)直线是:y=x+6 即P坐标是:(x,x+6) 所以:OPA的面积是:S=×|OA|×(x+6)=×6×(x+6)=x+1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