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09语教一班 曹婷杰 简介: 约翰·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是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在其一生中,除短期做中学教师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大学任教。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会长、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第一任会长、人民座谈会主席、独立政治联盟全国主席等。曾到达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国,考察教育状况,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952年杜威在纽约去世。其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学校与社会》(1899)、《我们怎样思维》(1910)、《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等。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 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学校要给学生有种让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切合点。生活的过程, 家的感觉,而不是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地方。教育即社会: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我行我素。学校生活不等于社会生活,而是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而要落到实处,就要对学校的课程进行改革。要使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要保持对社会现象进行关注,反映了杜威辩证的思想,因为儿童迟早要进入社会的,他不像卢梭提出的在一定年龄阶段前要阻隔儿童与社会的联系,没有走向极端。 教育即生长:他反对消极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外在的动机强迫儿童记住文字符号,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不顾儿童自己的感受。他严厉批判卢梭“教育即自然发展”,他认为天性的冲动和倾向不可能自身生长,应有一定的外部力量。卢梭太强调内部的作用,而忘记了外在条件。杜威理解的生长就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给儿童提供一个有利于生长的环境。让其充分、自由生长,是杜威一生不懈追求的教育梦。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的经验不再是通过感官而获得的一些散乱的感觉映像,他认为理性不再是凌驾与感性之上,而是寓于经验之中,在经验中不断修正。此外还拓展了经验的外延,即经验不再是仅与经验有关的东西,认识的、情感的、理智的、意志的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都包括在内,“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就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构成人身心的各项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最后,他还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但不单是机体单方面接受环境的塑造,还有积极对环境的主动改造(这一点比卢梭的被动接受观点先进的多了) 杜威对教育的解释的同时,也是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他的批判对象集中起来就是以下三点;教育与社会的脱离。教育与儿童的脱离。教育与实践的脱离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 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2 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道德过程“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五)”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由活动中培养儿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童的道德品质”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 (六)儿童中心论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教科书“是过去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显而易见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标准、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以减轻那种显然……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的。”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训儿童只能受到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于是,去除这种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4]“指导和控制”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练”、“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实现重心的转移。这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是一种革命,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5]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