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5节的内容。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是初中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也是学生到高中进一步学习光学的基础。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又是对凸透镜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归类、概括总结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 (1) 知道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物距、像距、实像、虚像的概念。 (2) 知道物体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3) 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 能力培养点及其要求 (1) 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 利用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会聚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的渗透点及其要求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及其成像规律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量变――质变的观点)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策略: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来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及其克服策略 难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投影光路相结合的方法和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讨论采用边学边实验、克服策略: 不同记忆法来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每两人一个光具座、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个光屏、一盒火柴,为方便总结规律的复合胶片。 二、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而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的教学行为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本节采用的教法是以分组实验为基础的探索性实验课。 三、 说学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 1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教学的目的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再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得出以后自主实验的方法。 2、 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日常用品放大镜来设置问题――能成实像?虚像?放大?缩小?还是不成像?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根据练习情况对知识进行拓宽。 四、 教学程序设计 (一) 有关知识的点拨 要做好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必须清楚一些相关的概念,所以,在做分组实验之前利用复合胶片(或小黑板)复习以下光学名词: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物距、像距、实像、虚像,同时,还需知道如何利用平行光源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二) 引导学生阅读实验教材,知道实验过程 在实验前教师要引导注意的事项等有关知识。必须知道实验的步骤、要做好实验, 学生看实验教材,使学生知道实验的器材、步骤,在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如何摆放、如何调节蜡烛和光屏等。由于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思考的内容较多,如凸透镜的焦距、焦点位置、二倍焦距位置、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初中生来讲,很容易注意了这方面的内容而忽略观察其他内容,从而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物理变化过程。所以,实验前应要求学生①最好在光具座透镜两侧的标尺上,明显地标出与焦距和二倍焦距等长的位置,以便实验中能迅速、准确的找到应找的位置,并能对物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②制好表格(出示空白表格) (三) 实验过程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每做好一步,教师应巡回检查,不足之处个别指导,要求学生每做好一步实验都要将实验结果填到对应的表格中,填好后再做下一步的实验。 (四) 实验总结 由于本节出现较多的抽象概念,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教师结合复合胶片投影,启发学生总结实验,重点突出“两个分界点” 1、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凸透镜的2f处是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2、 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质变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图像法、列表记忆法和口诀记忆法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 图像法: (2) 表格记忆法 如下表 物距(u)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距(v) 像的虚实 像物位置 u>2f 倒立 缩小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