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9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00 分)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第Ⅰ卷(非选择题,共 4848 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3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也就是说小宗过了五代 (高祖、 曾祖、祖父、父和自身)之后必须另立宗室该制度规定的目的是 A.强化诸侯的宗主地位 B.防止小宗势力扩大 C.确保嫡长子特权完整 D.保证小宗血缘纯正 2.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 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 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C.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 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 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 B.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 4.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 朝代农业措施 西周休耕制 战国“尽地力之教” 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唐宋禁捕青蛙 明清“桑基鱼塘” A.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B.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5.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 秦汉时称“夫”“仆”, 魏晋时称“田 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6.秦代始创传国玉玺。东汉一学者说:“玺者,印也。印者,信也。”东晋皇帝南渡时,几 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这反映出 A.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 B.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 C.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 D.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 7.钱穆先生认为: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 每一制度, 必须针对现实, 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 1 - 8.《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 邪行。……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则 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 典也。”这说明卫瓘等主张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 C.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旨 D.建立由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 9.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 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 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A.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B.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市民阶层的普遍文化心理倾向 D.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10.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唐代的庙会 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B.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C.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 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 11.史载,宋朝湖州(地处今浙江省北部,北濒太湖)农民“以蚕桑为岁记” ;严州(位于今 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流域)“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 ;太湖洞庭山区(今江苏吴 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 “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 “蜀 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今河南许昌) “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 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宋代 A.经济结构变动 B.经济重心南移 C.小农经济衰落 D.农产品商品化 12.淳化四年(993 年)宋太宗与大臣讨论到开疆拓土的议题,宰臣吕蒙正以隋唐为例,指出 隋唐两朝数十年间,四伐辽东,人不堪命,认为“且治国之要,在内修 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 ”苏轼在为皇帝经筵讲读中,强调“讲 读之官,谈王而不谈霸,言义而不言利。 ” 《资治通鉴》批判汉武帝时期 的内外举措“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奢宫室,外事四夷……”这些反 映出宋朝施政与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是 A.以儒家的纲常有序、仁政及重义轻利等正统理念为指导 B.注重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和国内秩序的稳定 C.实现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发展道路 D.善于总结汲取以往历代之乱兴衰的经验教训 13.如右图为徐渭名作《榴实图》 ,画中的狂草自题诗是“山深熟石榴, 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据此可知,该画作 A.追求诗书画相结合 B.体现神形兼备 C.表现手法灵活多变 D.意在借物抒情 14.元人程钜夫在《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皆以宰相自 负,骄居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 “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作用的双重性 D.相互矛盾且不符合历史事实 - 2 - 15.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匠户沦为国家奴隶) ,明政府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 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 。这表明当 时工匠 A.从封建徭役中得以解放 B.摆脱了官府对其人身控制 C.封建义务由力役变银差 D.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16.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 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 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 “英 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 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17.明朝科举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