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历史难点知识点总结5篇
20202020 高一历史难点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难点知识点总结 5 5 篇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高一历史知识点 1 1 1.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⑴背景:汉高祖为避免重蹈秦朝速灭的覆辙,巩固新建政权 ⑵内容: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 形成郡国并行制(郡即郡县,国即封国) ⑶影响:随着分封的诸侯国权力逐渐强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⑴三省六部及职能:中书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 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 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目的: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⑶评价: ①唐朝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有利于皇权的 加强。 3.宋代分割宰相权力举措(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长官 行使宰相职权) ⑴措施: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和财权。 ⑵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的行省制度 ⑴目的: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⑵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 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西、山东;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 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②行省是地方行政区,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到中 央的节制。 ⑶意义: ①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行 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 的开端。 5.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⑴目的:网罗人才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⑵选官制度:①汉朝----------察举制 ★依据:孝廉(才能和品德)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依据:士族门第 ★影响: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成为其维 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③隋唐时期--------科举制 ★隋朝建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 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意义:①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文学的繁荣 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以严格的考试方式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 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⑥后期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创新,是近代中国自然科 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一历史知识点高一历史知识点 2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中 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 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主义中央集权的秦 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 ①权力高度集中 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 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 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 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 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_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_ 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 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_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 过大,易形成君主_,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 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 36 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 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 的统一。 高一历史知识点高一历史知识点 3 3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前 221 年(东周公元前 256 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 7 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 7 世纪后期~公元前 6 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 632 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 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 4 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 260 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知识点高一历史知识点 4 4 1.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的原因 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 是因为: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从思 想上看,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组织上看,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 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巩固;从政策策略上看,中国共产党 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从发挥的作用上看,到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军民成了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作 用,是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重要准备。 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走向成熟 (1)坚持全面抗战,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 线,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统一战线、人民战争军事理论水平得到 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2)经过延安整风及中共七大,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中国 共产党党内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