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高考地理主观题练习之洱海等
洱海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泊是流域中物质迁移的重要“归宿” ,湖底的沉积物像“书页”一样记录了流域内环境变 化的重要信息。洱海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西北部, 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 众多溪流发源于 此,丰富的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汇聚于山前洼地,形成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 (1)简述点苍山东麓河流的特征。 (2)推断图(a)中湖岸边的甲地至湖心处的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增减, 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 泥沙的沉积条件。 因此, 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过往的气候 变迁。图 (b)为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 (3)概括自 1300 年至 2000 年之间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的变化趋势,推断图示地区近百年以 来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考古证据表明,距今 2、3 千年以前洱海西岸地区就有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当时人类活 动的方式主要是砍伐森林、发展农耕和开采矿产。 (4)试推测这一阶段人类活动对湖底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影响。 【答案】 (1)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小,河流短小、河床落差大,自西向东注入洱海。水文特 征:流速快,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由甲地至乙地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河流携带的泥沙是湖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河流 流入湖泊时流速降低,所携带的泥沙逐步沉积; 泥沙颗粒大的先沉积; 因此湖底沉积物的粒 径逐渐由粗变细。 (3)沉积物粒径变化趋势:沉积物粒径变化存在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 1300 年~1500 年、1700 年~1850 年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1500 年~1700 年、1850 年~2000 年沉积物粒 径逐渐增大。气候逐渐变干燥。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湖 底沉积物粒径增大。 (4)沉积物的数量增多;粒径增大;成分改变。 【解析】点苍山东麓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属于季风气候,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率 高, 河流含沙量小。 河流携带的泥沙是湖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河流流入湖泊后, 流速降低, 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沉积物粒径呈增大趋势,说明气候逐渐变干燥。 【详解】 (1)读图,点苍山东麓河流的水系特征是流域面积小,河流短小、河床落差大,呈 平行状自西向东注入洱海。河流落差大, 所以水文特征是流速快。属于季风气候,流量的季 节变化大。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位于热带,无结冰期。 (2)湖底的沉积物像“书页”一样记录了流域内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河流携带的泥沙是 湖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河流搬运能力与流速密切相关,由甲地至乙地,河流流入湖泊后, 流速降低,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泥沙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由甲地到 乙地,湖底沉积物的粒径逐渐由粗变细。 (3)根据图中沉积物粒径变化曲线,自1300 年至 2000 年之间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变化趋 势存在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 横轴表示粒径大小,1300 年~1500 年、1700 年~1850 年沉 积物粒径整体上逐渐减小, 1500年~1700年、 1850年~2000年沉积物粒径整体上逐渐增大。 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增减, 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 泥沙的沉积条件。近百年来,即1900-2000 年间,沉积物粒径呈增大趋势,说明气候逐渐变 干燥。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河流入湖前流速较快,粒径 大的沉积物被搬运位置距湖心更近,湖底沉积物粒径增大。 (4)当时人类活动的方式主要是砍伐森林、发展农耕和开采矿产为主。植被破坏,地表径 流增大, 侵蚀、 搬运泥沙能力增强, 河流含沙量增大, 湖泊沉积物的数量增多。 搬运能力强, 沉积物的粒径增大。农耕和开矿活动,使沉积物的成分也改变。 白令海峡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宽 35-86 千米,平均水深 42 米,最大水深 52 来,海峡两侧为山地。白令海峡战略 位置重要,全年冰封期长,且时常有暴风雪,全年浮冰较多,甚至仲夏仍有浮冰留存。下图 为白令海峡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出白令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说明白令海峡全年冰封期长的原因。 (3)简析白令海峡冬季暴风雪多发的原因。 (4)分析白令海峡浮冰较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处于亚洲和北美洲交界处; 俄美两国的分界线;沟通阿拉斯加半岛和楚克奇半 岛;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2)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时间长;海水盐度低,易结冰;受寒流影响大,导致冰封期长。 (3)冬季极地高气压带冷空气迅速南下;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水面,从中得到水蒸气;温度 极低的冷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交汇从而形成暴风雪。 (4)影响海上航行;阻挡阳光,影响海底生物生长,导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破坏水产养 殖筏架等设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白令海峡的有关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影响气温及降水的影响因素 的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地理信息获取及整合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 白令海峡位置的重要性主要从交通位置、 大洲及海陆位置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 白令海峡位于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 是两大洋海上航道的重要通道, 同时是亚洲和美洲、 俄 罗斯与美国的分界线,地理位置重要。 (2)白令海峡封冻期长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角度分析,包括纬度、洋流、盐度等方面。 读图可知,白令海峡纬度较高,气温低,同时盐度较低,海水较浅及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 低,导致封冻期长。 (3)白令海峡冬季暴风雪多发的原因主要从水汽、降温等角度分析,具体包括冬季极地高 气压带冷空气迅速南下; 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水面, 从中得到水蒸气;温度极低的冷空气与相 对温暖的水面接触交汇从而形成暴风雪。 (4) 白令海峡浮冰较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通行、 生物多样性及水产养殖角度分析。 影响海上航行;阻挡阳光,影响海底生物生长,导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破坏水产养殖筏架 等设施。 茶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拔较高的山地(1000~2600 米)气候温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时间短,导 致茶树茶叶所含儿茶素类苦涩成分含量降低, 而茶氨酸及可溶性氮等对甘味有贡献的成分含 量提高,且芽叶柔软,叶肉厚,果胶质含量高, 因此, “高山出好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地茶园分布图。 材料三湖南岳麓山也有茶园(右图),在岳麓山的茶叶历史上叫做“岳麓毛尖茶” ,芳香怡 人,滋味甘醇。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茶园承包给了个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 本,大量使用了有机肥和复合肥或者单体化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尿素、氮 肥等。师大附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采集了茶园的土壤,测得土壤pH 值为 3.16,为极强酸性 土壤,而茶树活跃生长 pH 范围为 3.5~4.5。 (1)请判断材料二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茶叶品质最好的地点,试说明理由。(2 分) (2)材料二图中区域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是我国的高湿区。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 原因。(3 分) (3)推测该地土壤酸性极强的原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