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浙江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十校联盟浙江省十校联盟 20202020 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 1010 月联考月联考 生物试题生物试题 20192019 年年 1010 月月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肥常常造成水体富氧化,是很多湖泊变成了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 B.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下层,并使臭氧量减少 C.谁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减小人类的宜居区域 D.酸雨是指由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成的酸性产物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便会失去生物学活性 C.某些蛋白质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D.组成毛发的蛋白质是纤维状的 3.下列关于 R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 中都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B.信使 RNA 上分布有遗传密码 C.少数 RNA 可以起催化作用的D.催化 rRNA 合成的酶是 RNA 聚合酶 4.2016 年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荣获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参 与了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能见到。自噬是指从粗面内质网 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重膜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成分形成 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 些细胞器的更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 A.细胞自噬过程是受基因控制的,可发生在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中 B.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对于细胞具有相同的意义 C.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均可体现溶酶体的消化功能 D.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是所有植物细胞消化细胞内碎渣的重要场所 B.核糖体只能分布在细胞器的表面或内部 C.叶绿体中所有的类囊体连成一体 D.纤维分子组成了纤维素,纤维素成层排列组成植物细胞壁 6.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B.生长素促进了背光侧细胞的分裂和伸长 C.甲为向光侧,IAA 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D.极性运输使 IAA 分布不均匀而表现向光性 7.大豆子叶颜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 表现深绿;Bb 表现浅绿;bb 表现黄色,幼 苗阶段死亡。 用子叶深绿与浅绿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的 F2成熟群体中,B 基因的频率为 A.2/3B.5/6C.3/7D.6/7 8.下列与艾滋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 不仅可以通过性接触和母婴传染,也可经过昆虫传播 B.HIV 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宿主细胞 C.HIV 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D.从症状出现起,艾滋病人的预期寿命只有8-10 年 9.羊膜腔穿刺是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下列不能用此方法诊断的是 A.某些遗传性代谢疾病B.染色体异常C 神经管缺陷D.冠心病 - 2 - 10.研究小组对某地蝉进行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蝉的年龄结构分成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B.调查蝉的若虫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C.夏季,蝉的生殖前期的个体数大于生殖期 D.秋季,有少量个体处于生殖后期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变异是生物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达尔文是依据自然选择设想存在人工选择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红细胞中的 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6 层单位膜 C.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D.心肌细胞内的 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13.右图是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时不可能出现不均等分裂B.该细胞中有 3 条染色单体、1 个染色体组 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 14.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试管中酵母菌的线粒体中,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 B.实验过程中丙试管中的丙酮酸被氧化成乙醇和CO2 C.乙、丙试管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 3 - D.酵母菌消耗 1mol 葡萄糖产生的 ATP,乙试管比丙试管的多15 倍 1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 上,使这种 R 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 型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众多肺炎双球菌菌株中,S 型菌株是唯一能够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 B.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后的 DNA 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C.进入 R 型菌的 DNA 片段上,可有多个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的证据来源 16.作物 M 的 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 1(以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 2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改造 F1的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 F1优良性状一致的 N 植 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 途径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途径 2 中 N 植株形成配子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理论上,自交胚与 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 1/4 C.理论上,克隆胚与 N 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4 D.通过途径 2 获得的后代可保持 F1的优良性状 17.临睡肌抽跃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是一种无意识的肌肉颤动,就是刚入睡时身体猛然一抖, 而且通常会伴随着一种跌落或踏空的感觉。过于劳累、缺钙、肝肾亏虚、焦虑等都可能引起 临睡肌抽跃。下列关于临睡肌抽跃的推测,错误的是 A.多伸展肌肉、适当喝水、规律作息等可以减少临睡肌抽跃 B.完成临睡肌抽跃的反射弧没有反射中枢,所以肌肉才无意识颤动 C.临睡肌抽跃跌落或踏空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 D.因紧张而出现的打嗝现象与临睡肌抽跃的原理可能相同 - 4 - 18.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131I泄漏,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131I 主要积聚在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最可能引发的是 A.插入 DNA 分子中,引起基因突变 B.可以直接替换细胞内DNA 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诱发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