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山东济宁高三历史一模试题
20192019 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历史一模试题 2019.3 24. 《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卓氏之先, 赵人也,用铁冶富” ,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 。这反映出 当时冶铁业 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 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D.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 25.表 2 是汉代统治者的一些举措或主张。这表明当时 表 2 时间 汉二年 汉高祖 (公元前 205) 汉文帝十二年 汉文帝帛慰问,并“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公元前 168) 令各率其意以道(导)民焉” 建元元年 汉武帝 (公元前 140 年)导民,莫善于德” A.察举已是较成熟的选官制度B.统治者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的经济政策 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D.统治者注重教化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26.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 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 。 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 27.清朝乾隆皇帝在《御制十全记》中曾说: “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 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 ”该言论的主要意图在 于 A.为自己的穷兵黩武政策开脱 下诏曰: “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 又置县三老, “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褐者赐 人物举措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 B.告诫后人强大的军事后盾对维护统一的重要性 C.指出和平时期应当偃武修文 D.强调武力是维护多民族国家和谐发展唯一手段 28.据统计,1846 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 450 万磅,纳税 13 万两;1847 年,出口增至 460 万磅,纳税为9.5 万两。19 世纪 50 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 定关税的 1/2 或 2/3。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29.图 6 是 20 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示意图。下列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图 6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 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了商人投资工商业的热潮 C.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为民营工业发展提供了时机 D.清政府政策的调整为民营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30.1923 年 11 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学习。俄国革 命, 原来只有民权、 民生两大内容, 但在十月革命后六年间, 俄国都在为民族主义奋斗。 因此,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 ,实在暗相符合。孙中山的上述观点表明他 A.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 B.找到了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相同之处 C.密切关注中俄两国革命理论的不同之处 D.在某种程度上仍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 31.表 3 为 1953-1955 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和内地投资比例统计表。该表反映出 在“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国政府 表 3 其中★ 工业 建筑业 地质勘探 交通运输 1953-1955 年合计 沿海 100 100 100 100 44.7 47.6 22.5 29.3 内地 55.3 47.0 76.2 52.1 ★沿海与内地的比重相加,不等于100,因为少数单位的部分投资不按地区划分。 A.力图扭转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投资向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倾斜D.实行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 32.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 ,把法律条文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 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 450 年,古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这也是西方的第一部成 文法。上述做法都有利于 A.扩大法律适用范围B.推进对基层民众的教化 C.冲击旧贵族的特权D.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33.16 至 17 世纪,西方的耶稣会学者既把基督教传到了亚洲,也把西方科学传遍了欧亚大 陆。但基督教在中国和印度被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相反,西方的近代科学却能 渗透到任何地方。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B.科学比宗教在文化交流上更具适应性 C.科学发展与宗教传播相互排斥D.各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34.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 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 为此, 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 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 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 C. “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 35.下面是创作于 1949 年的一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 。该漫画较为正确的预见了 图 2 A.美国冷战政策对法德关系的影响B.冷战背景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方向 C.朝鲜半岛由统一趋向朝韩的对立D.两极格局下两德关系的发展轨迹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 分) 材料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 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 变,莫不钻习。 魏晋时期, 玄学兴起, 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 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 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 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末)传教士来华与西学的输入……在部分中国士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 们为西学所吸引,为耶稣会士的博学所倾倒,以至“士大夫视与利玛窦订交为荣”, “投 刺交欢,倒屣推重,倾一时名流” 。在这一基础上,一批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士人脱颖 而出。他们明确提出“遐方文献,何嫌并蓄兼收”的主张,“以为五经之外,冠冕之表, 别自有人,不必华宗夏土,亦不必八索九丘(《八索》 《九丘》指古代文化典籍) ” 。他们 还充分意识到吸收西方文化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 具有加速度的推动力,即“令彼 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 。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1868 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 “专择有裨制造之书,详细翻出。 ”……据 说当时的翻译馆明文规定, 所翻译的书籍除供京沪两地学堂使用外, 其他均由制造局图 书处统一发售,以便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译书,同文馆与传教士都有采用……至于其读 者,既有官员,也有士绅……据传,截至1879 年底,翻译馆共计销售译书32111部,共 83454 册,平均每种售书 250 部左右。 ——汤霞 宋以丰《晚清政府与官书局的西学翻译》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说明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 现。 (10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西学输入中国的渠道,并说明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