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生活中的即兴演讲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如何做好生活中的即兴演讲 我们一般说的即兴演讲总结有两大基本类型:生活场景式的即兴演讲和命题测试式即兴演讲。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如何做好生活中的即兴演讲,供你阅读。 生活场景式即兴演讲是根据各种生活场景中的中心事件和听众对象即兴而发的,是在特定的场合中以特定的身份针对特定的事情和特定的听众对象而作的即兴演讲。要成功地进行生活场景式即兴演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现场气氛,与听众产生共鸣。 生活是五光十色的,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色彩和情势,各种特定场景有各种不同的现场气氛,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欢快,或喜庆热烈,或悲伤惋惜等。 即兴演讲的感情基础一定要与场景气氛和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众产生好感;反之则会大煞风景,使人难堪,演讲者的形象也会黯然失色。这方面,一定要学会随机应变。 例如,马寅初先生的一句话演讲。 我国著名学者马寅初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有一次,曾经在百忙中参加中文系郭良夫老师的结婚典礼。贺喜的人们发现校长亲临现场,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鼓掌欢迎马校长即席致辞。马寅初先生原来没有想到要讲话,但置身于喜庆的环境里,不能有违众人的意愿,但是,讲什么呢?讲几句场面话吧,马校长没有这个习惯;讲做学问吧,显然不合时宜。突然,他灵机一动,来了个一句话的演讲: 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根据新郎的大名,他就一定是位好丈夫。 人们听了马校长的这句话,起初莫名其妙,后来联系新郎的大名,才恍然大悟:良夫,不就是善良美好的丈夫吗?于是都开怀畅笑起来。于是,在良好的氛围下,继续开展自己的演讲,就轻松多了。 这里马校长的演讲以事主的姓名来展开说辞,引申发挥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适应了现场的欢乐、轻松的气氛。 2.了解听众,把握讲话分寸。 在各种场景的即兴演讲中,有时听众的构成较单一,有时听众的构成则较复杂,只有了解了听众各方面的差异,才能避开顾及不全,或迎合了一些人,或冷落了一些人,才能做到出言得体、分寸适度、恰到好处。 1966年,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从美国回台湾岛定居。同年6月,台北某学院进行毕业典礼,特邀林语堂参加,并请他即席演讲。 在林语堂演讲之前,安排了几位颇有身份的演讲者,发表了冗长、乏味的演讲,令台下听众昏昏欲睡。林语堂发言时,他抬腕看了看表,已是11点半了,他快步走上讲台,仅说了句话: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然后就结束了演讲。 林语堂的演讲考虑了听众的情绪以及时间的因素,言简意赅地点出了鲜亮的主题。 3.把握自己身份,新颖别致。 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即兴演讲之前,必须考虑清楚,你与听众的关系怎样,是站在哪个角度,以怎样的身份,代表谁来讲话或同学,或同事,或上级,或客人等。只有这样,演讲才会新颖别致,独具特色。 比如婚礼场合,你是家长身份,还是证婚人;年会场合,你是董事长、销售总监、年度新人,还是其他身份,你讲的内容,讲的高度,完全是不一样的;生活场合,你是长辈、晚辈,说话的语气语调、出发点等不一样。 所以,演讲是有生命力的,是活的! 4.活在当下,面对真实的观众。 记得上周,一位学员咨询,说她每次演讲,讲完以后,大家的评价不高,关注度也不高。老师就回答,虽然,你讲话有华丽的辞藻,本身有优雅的身段,但是你基本是在背诵,两眼无神;你想象的是镁光灯前的电视画面,而不是关注现场的观众。你忘了和台下的观众互动,你忘了你的听众是谁。 你的听众不是你自己,电视里的演讲竞赛都是NG多次后拼接而成的,无法成为你的衡量标准。你应该从现场出发,面对真实的观众,才能激起你内心真实的一面,讲的话才会有温度,把握好了现场的氛围,加上内容与台下观众有关联,大家才会关注你,才会喜爱你。 如何做好生活中的即兴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