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 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童年。通过引领学生朗读一篇篇充 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感受童年的天真烂漫与童年时光的可贵,并学 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将 学生领进课外阅读的乐园,让他们走进原著,走近作者,将课内与 课外有效的衔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 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 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 学生的共鸣。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我主要围绕“园子里自由之景” 这个内容进行教学,试图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户,体会作家萧红童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更希望学生能 以此走进作者的作品——《呼兰河传》,更深层次的领悟她和祖父 间的情。 突出年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 的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在 本次片段教学中,我让学生先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 好的教学效果。 彰显本体特征。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 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默读课文,时而小组合作探讨, 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读。特别是在体会园子的自由时,通过个 别读、范读、师生合作读、在情境中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 会文本的含义,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 将课堂推向了高潮。读后顺势让学生写,园子中还有什么也是自由 的。 注重课堂生成。一堂是否精彩,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在 课堂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在教学时我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 子?”时,从学生的各种回答中,他们有着自己的对园子的独特理 解,有的学生在听到别的孩子回答后又能引起新的思考,这让课堂 变得十分灵动。在最后一个练习写话环节,孩子们讨论的十分热烈, 并在课堂上自由的驰骋,相信他们一定走进了萧红的园子,放在了 心里。 课堂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没有完美这一说,课后细细回 想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 课堂容量偏大,加之在品析园子里的事物时用时过长,导致后面草 草收尾,这说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板书 上没有体现写作指导方法,当讲到反复、借景抒情等方法时,只是 一带而过,没有板书,如果进行板书,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无涯,学无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我还得不断丰 富自己的语言库,修炼内功。常反思,多读书,多积累,多向名师 名家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力争早日成为一名语文味十足的语文人。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 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激情导入: 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 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 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坛,萧 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 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 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 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萧红的《呼兰河传》,就 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 消失了,只有 31 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 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 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 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 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 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 生通过初读很容易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园子。学生的答案 异彩纷呈,如: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 自在…… 二、深入园子,感知动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 我让学生先学习第一和第十七个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 象画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 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 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 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 不过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通过交流讨论:我在 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 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 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一切都是自由的。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 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 亲情而感动。 三、课堂小练笔,走进童年,共享自由的阳光 学习第十七自然段时,朗读感悟“一切都活了,花开了……”分 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本课的 第一次小练笔。在学习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知 道。”后,举例:哪些动植物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进行 本课的第二次小练笔。在总结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第三次小练 笔: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 时,你想干什么?(请用上“想……就……愿意……就……”)这 种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这种句型的把握,又能充分体会到萧红那 颗充满自由的童心,让学生与作者快乐共享。 四、走进原著,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童心 最后我简单补充萧红的资料,《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 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 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谣……”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能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 识会更深刻与明白,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 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记得一位聋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对于正常学生来说,朗读能以声 解义、动口又动脑,调动多种感官,使大脑左右半球同时和谐地活 动起来。而让耳聋学生朗读,则有利于理解课文、丰富词汇,对于 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说完整话、提高写作水平、发展语言都有 很大的好处。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我再次尝试全程 开启以读促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有效的“读”与文本进行亲密 接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基于我班学生听力水平都比较低下,在本课的朗读训练中,用得 最多、最得心应手的是表演朗读法,动作+表情+体态语=表演朗读法。 以《祖父的园子》第 13、14、15 自然段为例: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 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 了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