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重叠问题”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 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 1 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 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 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 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 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 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 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 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 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集合理论可以说是 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 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 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就常常把 1 个人、2 朵花、3 枝铅笔 等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 在学习认识三角形等图形时, 也常 常把各种不同的三角形用一个圈圈起来表示。 又如,学生学习过的分 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但是,这些都只是单独的 一个个集合图,而本节课所要用到的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 学生并 没有接触过。基于此,我把知识的原点定位于两个独立的集合圈,没 有采用教材例 1 统计表的呈现方式, 从两个并列的集合圈引发学生的 探究,更符合学生的学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体会集合图的 好处,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树 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难点:难点:用图示的方式表示重叠部分(交集部分)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一、课前交流 1、老师这里有一支笔,笔身的长度是14 厘米,笔帽的长度是6 厘米,能不能帮老师算算这只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2、2 个男生和 2 个女生共有几人?(4 人)那么2 个妈妈和 2 个 女儿在一起,她们为什么只有三个人?示图片。 小结:妈妈是1 个人,可她的身份却是重复的。妈妈既是姥姥的 女儿,又是小女孩的妈妈。双重关系。 (板书:既……又……重 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重叠现象, 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 的就是与这有关的非常有趣的重叠问题。 (板书课题) 二、巧妙设题,直观感悟二、巧妙设题,直观感悟 1、我们三(1)班的孩子们都是多才多艺的,昨天老师了解了部 分学生对唱歌、画画的喜欢情况(课件出示调查情景图) 。 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统计表, (请学生拿出 统计表,教师课件演示) 2、学生活动,体会集合圈 教师拿出两个颜色不同的圆圈 ①喜欢唱歌的同学请站到蓝色圆圈里。 ②喜欢画画的同学请站到红色圆圈里。 (出现冲突,有的同学从第一个圈里又跑到第二个圈里,有的同 学不知道到底站在哪边。 ) ③师: 说说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能帮帮他们?他们到底应该 站在哪里?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两圆圈到底应该怎样放,请讲 台上的学生在讲台移动两个圆圈, 其他学生在纸上设计, 汇报结果同 时课件演示。 ④让既喜欢唱歌又喜欢画画的学生站在圈中,并请其他学生在相 应的地方填上他们的名字,依次请只喜欢唱歌的学生, 只喜欢画画的 学生站着相应的圈中,其他学生在相应的地方填上他们的名字, 课件 同步演示。 3、老师来考考大家了: ①、蓝色的圆表示什么?(喜欢唱歌的) ②、红色的圆表示什么?(喜欢画画的) ③、中间两个圈相交的部分呢?(既喜欢唱歌又喜欢画画的) ④、红色的部分的月芽表示什么?(只喜欢唱歌的) ⑤、蓝色的部分的月芽表示什么?(只喜欢画画的) 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 使学生明确:为了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再摆放或填写这种图时 应先摆中间公有部分,再摆两边独有部分。 师:现在数人数时会重复了么?(不会) 这个图真是了不起呀! 既能表示重叠的部分, 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师:根据老师所掌握的,这个图,是100 多年前,一个名叫韦恩 英国逻辑学家最早发明的, 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图, 叫韦恩图。 在我们数学中也叫它集合图。老师发现不少同学的想法和韦恩的一 样, 老师非常期待, 在不久的将来, 能看见用你们的名字命名的发明。 4、我们认识了韦恩图,你能用算式来计算喜欢唱歌和喜欢画画 的一共有多少人么? ①、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 ②、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③、全班汇报展示算法 三、回归生活,实际运用三、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1、老师请来了 10 位好朋友,看它们是谁呀? 2、指导学生看图 ①指 1 名学生介绍动物名称, 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会飞的, 会游泳 的。 ②引导看图中的 5 个部分, 你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 置上吗?【教科书:110 页 练习二十四,第 1 题】 3、学生独立解答 4、指名汇报 ①、谁放中间?(天鹅和大雁)为什么放中间?【它既会飞又会 游泳】 ②、只会飞的有哪些?【②④⑧⑩】 ③、只会游泳的有哪些?【①⑤⑥⑨】 ④、如果又来了一只山羊,应该把它放在哪呢? ⑤、为什么?【因为它既不会飞也不会游泳】 同学们真了不起,没有被这样的问题迷惑住! 5、下面我们到羊羊文具店去看看 师:文具店喜羊羊昨天进了 5 种货,美羊羊今天进了 5 种货 ①、引导学生看图,指名学生介绍图中文具。 懒羊羊犯迷糊了,它不知道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你能帮帮 它么?【练习二十四,第 2 题】 ②、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 ③、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板书算式) 师:孩子们可比懒羊羊聪明多了呀! 告别了羊羊文具店来我们来 到小小智慧树-小小智慧树欢乐多又多!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师:看,小精灵来迎接我们了!它给我们准备了一道难题,想要 考考大家。 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其中参加数学小组的有15人,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 13 人。 小精灵的问题是: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语文小组的有几人? 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 找一找我们生活当中出现的有趣的重叠问题,并说给你的好朋 友,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重叠问题 八、课后反思八、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韦恩图(集合圈) 既……又…… 《重叠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08 页例 1。是三年级 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 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 知识。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 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 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 生的认知冲突, 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 小组的总人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三年的学生来说,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 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本节课 设计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