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华东文学考研真题
2012 一、名词解释( 30) 1、江湖诗派 2、竟陵派 3、“人的文学” 4、鸳鸯蝴蝶派 5、枕草子 6、百科全书派 二、简答题( 1、2 题各 15 分,3、4 题各 10 分) 1、略述先秦政论散文的发展。 2、马尔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独》,如何理解“百年”和“孤独”? 3、沈从文的文学观念。 4、什么是文学惯例,文学惯例对作家创作的作用。 三、论述题( 1 题 30 分,2、3、4 三选二,每题 20 分) 1、什么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共鸣”?就文学接受主体而言,影 响“共鸣”有哪些原因? 2、 胡适把唐宋词分为三个阶段, 歌者的词,诗人的词,词匠的词。 试分析。 3、结合你熟悉的作家作品,谈谈对都市文学的理解。 4、分析波德莱尔的诗歌《一个失臂而过的妇女》。 大街在我的周围震耳欲聋地喧嚷。 走过一位穿重孝、显出严峻的哀愁、 瘦长苗条的妇女,用一只美丽的手 摇摇地撩起她那饰着花边的裙裳; 轻捷而高贵,露出宛如雕像的小腿。 从她那像孕育着风暴般铅色天空 一样的眼中,我像狂妄者浑身颤动, 畅饮销魂的欢乐和那迷人的优美。 电光一闪„„随后是黑夜!——用你的一瞥 突然使我如获重生、消逝的丽人, 难道除了在来世,就不能再见到你? 去了!远了!太迟了!也许永远不可能! 因为,今后的我们,彼此都行踪不明, 尽管你已经知道我曾经对你钟情 1 一、大作文( 90 分) 以“我们的城市,我的文学”为题,写一篇 1000~1200 字的文章。 二、小作文( 60 分) 如果我们承认“虚构性” (fictionality ) 、 “创造性”(invention) 和“想象性”(imagination) 是文学的突出特征,那么我们就是以 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济慈的作品为文学,而不是 以西塞罗,蒙田,波舒哀或爱默生等人的作品为文学。以上是韦 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的一段经典含义。根 据你的理解,论述分析这个观点。 2 一、名词解释(30 分,每题 5 分) 江湖诗派: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 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 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 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 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竟陵派倡 导“幽深孤峭”的风格,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 ,反对拟古之风。 “幽深孤 峭” 指文风求新求奇, 不同凡响, 刻意追求字意深奥, 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 刻意雕琢字句, 求新求奇,语言佶屈,艰涩隐晦。 竟陵派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 进步作用,然而他们的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 “人的文学” :1918 年 12 月, 《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对当 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 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 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 学, 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 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鸳鸯蝴蝶派:由清末民初言情小说发展而来,20 世纪初在上海“十里洋场”形 成的一个文学流派。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徐枕亚、包天笑、周瘦鹃、李涵秋、张恨 水等。较有名的作品有: 《玉梨魂》 《广陵潮》 《江湖奇侠传》 《啼笑姻缘》 。这些 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才子佳人恋爱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 说等, 形式上他们承袭古代白话小说的传统。 包天笑曾谈及他的创作宗旨是: “提 倡新政制,保守旧道德” ,这十个字概括了这一流派大多数作者群的思想,这与 “五四”前后兴起的新文学运动的宗旨相违背。 枕草子: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作者清少纳言。作品深受汉文学的影响,其中 引用的汉文典籍有 《白氏文集》 、《史记》 等多种。 作者摒弃单纯的景物描写方法, 巧妙地利用白诗,实现人物和景色的移位,表达自己期望达到的效果。内容主要 是作者的亲身体验, 但也不乏当时流传的故事和戏剧性场面, 描写手法诙谐幽默, 断片式的寥寥数语,文字清淡而有意趣。 《枕草子》中文译本以周作人的译本流 传最广、评价最高。 百科全书派:18 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所形成的派别。在法国的启蒙运动 中, 百科全书派是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 它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流派, 因参加编纂、 出版《百科全书》的活动而得名。包括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霍尔 巴赫等。 百科全书派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 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 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3 二、简答题(50 分,第一、二题各 15 分,第三、四题各 10 分) 1. 略述先秦政论散文的发展。 2. 谈谈你对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百年”和“孤独”的理解。 提示: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 代的兴衰、 荣辱、 爱恨、 福祸, 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 在这个家族中, 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 解。 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 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 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 袱。 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 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百年” 表示年代久长, “孤独”的反义是团结,而这就是作家写作小说的目的所在。作 家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 《百年孤独》中浸淫 着的孤独感, 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 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 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3. 沈从文的文学观念。 4. 什么是文学的惯例?惯例的文学观念有什么意义? 三、论述题(70 分,第一题 30 分,必做;第二、三、四题选做两题,每题 20 分) 1. 什么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 “共鸣” ?就文学接受主体而言, 产生文学 “共鸣” 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共鸣, 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指的是: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 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具 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 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具体说来,就接受主体而言,共鸣的产 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观念相通。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 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