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海珠区六年级下册语文一
海珠区 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参考内容(一) 班级▁▁▁▁▁▁▁姓名▁▁▁▁▁▁▁学号▁▁▁▁▁▁▁ 一、背诵《文言文两则》 。四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评价。 (平时完成) A、完全正确,通顺、流畅。 B、完全正确,较通顺、流畅。 C、有很少的错误。 D、错误较多。 二、看拼音,写字词。 1.经过一 fān()duàn liàn()和 kǎo yàn() ,他终于只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 人。 2.今天妈妈带我去参观一个汉代文物 zhǎn lǎn() ,里面的 fěi cuì()珍宝让人打 开眼界。 3.春节未到,但时不时传来了 biān pào()声,给寒冬 là()月增添了不少暖意。 三、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截()雅()瓣() 载()稚()辫()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里。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喝彩(hè)附和(hè) B.差异(chā)养尊处优(chù) .... C.背景(bèi)分外(fèn) D.正月(zhèng)万象更新(gēng) ....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插秧脖脖生机 B.麦芽糖邯禅学步 C.风筝张灯结彩 D.彩缮无原无故 3.下列关联词语运用不当的一组是() A.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 肃然起敬了。 B.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C.如果无法在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D.孩子们既然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饺子、逛庙会都是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 B.在藏戏里,身份不同的人要带不同颜色的面具。 C.歌舞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D.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是傣家竹楼。 五、默写。 1.人非▁▁▁▁▁▁▁者,孰能▁▁▁▁▁▁▁? 2.种树者必▁▁▁▁▁▁▁,种德者必▁▁▁▁▁▁▁。 3.千门万户▁▁▁▁▁▁▁,总把新桃▁▁▁▁▁▁▁。 六、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着小而近者大乎? ▁▁▁▁▁▁▁▁▁▁▁▁▁▁▁▁▁▁▁▁▁▁▁▁▁▁▁▁▁▁▁▁▁▁▁▁▁▁▁ 七、围绕加点词语的意思,续写几句话。 2013 年春节到了,广州城里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 ▁▁▁▁▁▁▁▁▁▁▁▁▁▁▁▁▁▁▁▁▁▁▁▁▁▁▁▁▁▁▁▁▁▁▁▁▁▁▁▁ ▁▁▁▁▁▁▁▁▁▁▁▁▁▁▁▁▁▁▁▁▁▁▁▁▁▁▁▁▁▁▁▁▁▁▁▁▁▁▁▁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 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 眼 前 过 去 。() 的 时 候 , 日 子 () ; ()的时候,日子 ()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 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垮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 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 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 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 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 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1、给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伶伶俐俐: 徘徊: 3、日子还将怎样匆匆的过去?请你模仿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括号里仿写句子。 4、第二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情? 在蒙古包里做客 一个雨后天晴的夏日,我们骑马来到了大草原。大草原草浪轻涌,像是波涛万顷的茫茫大 海,那雪莲花般的座座蒙古包恰似大海中的点点白帆。马儿在芳草萋萋、鲜花烂漫的草原路上 行走,不知不觉来到一座蒙古包前。 蒙古包像一朵洁白的伞花,装点在碧绿的绒毡上。朱红色的包门朝东开,纳花的毡帘向上 卷着,这是蒙古族人民的习惯,表示永远向着光明,随时欢迎客人光临。 突然,蒙古包后窜出几只牛犊似的大牧狗,狂吠着向我们扑来。我在马背上慌作一团。与 我并辔而行的翻译肯再同志说: “甭怕,好狗不咬来宾,不要打,打狗要看主人。 ”可是,那些 牧狗并不因为我们尊重当地风俗而退让寸步,耷拉着尾巴,呲着牙,前腿直,后腿弯,弓着身 子步步紧逼马前。 “呔!” 随着一声呵斥,蒙古包里走出一位头戴礼帽的中年牧民。牧狗顿时凶相大减,摇着尾巴退 去了。 我们勒马放缓脚步,绕到蒙古包背后翻身下马(若快马跑到蒙古包前下马,会被认为前来 报丧),将马鞭隐藏在马鞍上,取下猎枪轻放在蒙古包外面(若带马鞭或武器入毡房,会被认为 是去寻衅闹事)。主人细看了我们的举动,奔过来热情地同我们一一握手问好。那几只牧狗亦 摇头摆尾蹦跳着向客人表示亲昵。主人快步跨到蒙古包门前,站在一旁,请客人进门。年长的 区长东海先进, 我们依次鱼贯而入。 客人们单膝跪地, 依次跪坐在左边地毯上。 主人坐在右边。 宾主坐定,互相再次问好。不但互问对方好,还问到家庭成员好,牲畜好。 过了片刻,主人端来了奶茶、酸马奶和马奶酒。从主席开始向左依次给每个人斟酒。男主 人纳代听说我是特地赶到蒙古包了解蒙古族风俗的记者,满满地斟了杯奶酒, 双手高举着递过 来。我不会喝酒,欲推辞,他却用流利的汉语说:“我们蒙古人有句俗话: ‘当别人给你敬酒献 茶时,不喝你也要接过来尝一尝’ 。这也是我们的风俗。 ”无奈,我只好接了过来。宾主畅饮谈 笑。 谈笑间, 女主人一声轻唤, 男主人暂离席间出去了。 一会儿, 他端着一个大托盘走进包内, 盘内盛着一只热气蒸腾的整羊, 恭恭敬敬地放在坐在上首的长者面前。 长者用匕首割下羊耳和 羊尾,切成小块,亲手捧到每位宾主面前。人们站起来,拈一小块放进口中。尝过耳尾,男主 人帮着长者把整羊解开,请客人随便享用。我问翻译: “这吃肉可有什么规矩?”翻译嘴里嚼着 一块肥肉,咽下去,说: “没有,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 席间笑声迭起, 气氛活跃。 人们兴致达到高潮时, 主人叫来全家人, 轮番给客人唱歌劝酒。 一家大小,人人能歌会舞,边唱边跳了挤奶舞、剪毛舞、制毡舞、绣巾舞、走马舞、斗熊舞及 婚礼舞。这些舞蹈逼真地再现了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其歌一唱众和,新词旧调,词曲得体,情 景交融。 宾客尽兴,娱乐告终。最后又给每人端来一碗羊肉面条。 宾主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