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叙文概括文章内容
一一 记叙文概括文章内容练习题记叙文概括文章内容练习题 一一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 1、考点剖析、考点剖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准确感知并概括文章(段落)的内容,准确感知、理解文章(段落)的 主题。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本考点重点考查领悟 和概括能力。 2 2、答题技巧、答题技巧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 段中的过渡句、 提纲挈领的句子、 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 总结性的句子; 然后迅速阅读题干, 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 来概括, 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 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概括要点时, 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题型一:概括文中叙述的事件。题型一:概括文中叙述的事件。 (题型指向)(题型指向)概括事件或故事情节;根据事例填写相应的情节或相应的记叙要素。 (解答步骤)(解答步骤) ①首先通读并读懂全文。 ②其次找出记叙的要素, 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 ③ 根据要求作答。如果是填空题,要根据示例格式作答,如果是用一句话概括的题,可以根据 文章内容将记叙的要素加以组合,来概括事件内容。 1. “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 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 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 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 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 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 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去粗取精法。 即在概括的时候, 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 去除不必要的修饰、 限制语, 保留极为重要的、 必不可少的、 关键的、 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 ,不能以偏概全,概括 要点时不能有遗漏; 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 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二是 “简 洁” ,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 1 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 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 太空洞, 这不行。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 (答题格式)(答题格式)一般为: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题型二:体会和揣摩作者情感题型二:体会和揣摩作者情感 要先了解文章所写事件的主要内容,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来答。文章的开 头、结尾和过渡语句,往往是作者直抒情感的环节,要特别关注。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首先整体把握文中写此事物或此事件的几个层次,其次标注出文中作者情 感直露的几个句子,最后加以综合,顺次列举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题型三:概括文章主题题型三:概括文章主题 一般的方法是: 1、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 揭示了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 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中的段落议论句点明段意,结尾处的议论句通常点明中心。议论抒情句通常表达 观点和抒发感情。 4、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概括段意后把意思相关的综合到一起:写人的记叙文中 比较多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即中心。叙事的记叙文通常事件的社会意义即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 作者的写作意图。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和环境情况。 二、例文阅读二、例文阅读 一个人的奔跑一个人的奔跑 那是一个再也经典不过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奥运会田径比赛 的主体育场也慢慢地被笼罩在夜色之中,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将当天马拉松 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镜头都制作完毕了,才发现体育场内已空无一人。 “我该回宾馆休息了。”早已疲倦的他自言自语地说。 就在格林斯潘刚要离开体育场时,他突然看见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的人跑进体 育场,这个人气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着,但却没有停下来。他顺着跑道跑了一周,抵达终 点后,才突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格林斯潘走了过去, 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回答道:“我的国家从两万公里外把我送来这 2 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我要跑到终点,尽管我已经 在奔跑队伍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要跑到终点,即使已经不再有人 为我加油,我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背后有着祖国的凝望„„” 听了艾克瓦里的话,格林斯潘早已热泪盈眶。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 一幕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格言》杂志 2005 年 5 月号) 1.请准确概括文末作者所说的“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指什么。 (50 字内) (4 分) (题 型一) 2.对艾克瓦里的行为,格林斯潘对先是“_______”,最后是“_______”(各填文中的一个 词) ,说说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 (5 分) (题型二) 3. 《格言》 杂志在刊载这篇文章时配发了图片, 图片下方还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觉得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话。 () (3 分) (题型三) A.坚持到底就是胜利。B.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C.责任重于荣誉。D.奥运会重在参 与。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祖国的凝望”的?为了这一“凝望”,无数志士仁人被感奋激 发着。请你也说出一个类似的故事。 (6 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心里,让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 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 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在话筒里传来一 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看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肯定是一 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 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