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法制教育校本课程
法制教育篇 目目录录 第一节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青少年犯罪十大征兆 青少年犯罪案例选 中学生百题法律知识竞赛题 法制专题教育课程纲要法制专题教育课程纲要 一、专题教育目标一、专题教育目标 1.通过系列专题教育的形式,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 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 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重要的法律,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自觉遵纪守 法。 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建议 1.高一入学时集中学习《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德育读本》上《青少年 学生的法律意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青少年犯罪案例选》等内容知 道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了解法律具 有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正、规范 法律主体行为、调整利益关系的功能, 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每学期都要组 促进个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织专题教育。 2.高一下学期学习《德育读本》上网络上经常出现重大的青少年犯罪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典型案例,要组织学生学习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充分利用每周一的晨会时间,定期指定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班级国旗下讲话的主题为法制教育。 重要的法律 3.高二上学期学习《德育读本》上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内容,各 班组织班会课。 4.高二下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 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 三、实施建议三、实施建议 总共要达到 6 个课时以上。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渗透、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节日和纪 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等形式全面进行法制教育。 1.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课程的教学,了解法律知 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依 法治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选修课《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学习,掌握民事权利与义 务、信守合同与违约、就业与创业、婚姻与家庭、法律救助等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 《地理》:通过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有关的法 律法规及政策,认识法律在解决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治观 念。 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的 教育。例如,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渗透崇尚公平正义、违法要承担 责任、履行义务光荣等教育;生物课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 体育课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各相关学科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要 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学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 法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主题班会、团日活动 通过班会课和团日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集体要有纪律、要有规则,每个集体成员要懂 规则、守规则,要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履行应尽的各项义务。班集体活动要结合学生思 想和行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3.节日、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现有中国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和纪念日,如“3.15”消费者权益日、 “6.26” 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4.仪式教育活动 学校要通过学生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18 岁成人仪式国旗下讲话等各种仪 式,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法律的关系,培养爱法、敬法的情感, 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 第一节第一节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法律意识概说一、法律意识概说 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 律现象的心理、态度、知识的观点等社会意识的总称。具体地说,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 和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理解、要求和态度,对社会成员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看 法,以及人们拥有的法律知识的多少和法律水平的高低。 (一)法律意识既与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 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的联系在于,三者都同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在理论 基础、价值观念等内容上存在很大的一致性,正因为如此,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凭着基本 的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就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而不至于在无意之中违法犯罪。但是法 律毕竟不同于道德和政治,法律意识也不是理所当然地就等同于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在 现实生活中往往可以发现它们相互不一致的地方。一个警察可能工作责任心很强,对犯罪 现象深恶痛绝,因此可能对拒不交待的罪行的嫌疑犯进行刑讯逼供从而独犯刑律。这种情 况说明,政治意识强的人法律意识却不一定强。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的关系也一样,一个 中学生可能非常孝顺父母,但是由于家庭贫困,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而去盗窃他人的 财物。 (二)对不同的人应具有的法律意识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一般的公民而言,必备的法 律意识就是知法守法,但是法律对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意识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如对公安干 警、法官、检察官和行政执法人员,不但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系统的法律知识,而且还必须 具有坚持依法办事的业务素质。中国有句民谚,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句话在某 种意义上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执法者更容易犯法。这倒不是因为执法者天然素质就差, 问题往往在于不管执法者素质怎样,在处理大量的案件时,他们都时刻会面临钱财、人情 和其他的诱惑,这就是说,他们具有的违法犯罪机会和便利性是普通人没办法企及的。正 因为这样,每年总会有一些警察、法官等执法者因腐败而落入法网。所以在法治社会,法 律对拥有社会权力的人总是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执法者自身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 识,否则执法者自身很难保证某天不会成为被执法的对象。 (三)法律意识的表现形式多样 法律意识从内容上说可以分为心理、观点和知识等方面,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法 律意识的各种外部表现形式,来判断一个人法律意识的高低。这些外化形式主要有: 1.法言法语的运用。一个人对法律专业语言的掌握情况,很难表明一个法律意识的高 低。律师和法官在法庭上所使用的一般都是法律专业语言,他们在法律知识这一点上,自 然比一般的公民具有更高的法律意识。 2.法律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是指运用法律概念、法律原理和法律推理进行思考的能 力。法律要求人们按照法律的逻辑去思考,而日常的思考往往仅从情感或日常的经验出发, 因此两者会有一定的差距。一个借钱给他人的人,可能只会不断地向债务人要钱,而如果 他的法律意识很强,则会思考如果债务人坚持不还钱,可以采用哪几种法律途径?如果选 择诉讼手段,证据是否充分?根据证据的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