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学附答案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学案学案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闫龙闫龙 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 1、、 1 1、、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 2 2、、 2 2、、了解杜牧赋体散文的比喻、铺排手法和借古讽今的风格。 3 3、、 3 3、、背诵课文。 二、走近作者二、走近作者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牧之,唐代京兆万年唐代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 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杜樊川杜樊川”。 其祖父杜佑,曾 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 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 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 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 世称“小李杜小李杜”。其作品集为《樊川文集》。 三、文学常识三、文学常识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 宋元明清。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 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 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 发展到中唐, 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 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压韵也比较自由形 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 篇文赋。 四、背景知识四、背景知识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 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 五年(公元前 212 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 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 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便是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 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 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以 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 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 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 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人员对阿房宫遗址挖掘 时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考古人员推断项羽焚烧的是秦咸阳宫,因为 咸阳宫遗址发现大片烧过的遗迹。 五、写作意图五、写作意图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谈到: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 房宫赋》。”从中我们大略可以了解到《阿房宫赋》的写作缘起。杜牧生 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他在23 岁时,有感于唐敬宗大肆兴建宫殿,广罗女色,作《阿房宫赋》。文章借 秦始皇和秦二世“大起宫室,广声色”以至于国祚不延的历史事件,借古 讽今,以秦警唐;又由此及彼,由事入理,指出荒淫无度必然导致民怨沸 腾,国亡族灭,从而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如果哀而不鉴,最 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的结局。可见,这是一篇带有鲜明的政治指 向的讽谏之作。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一)识记积累(一)识记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阿房宫 ()蜀 () 山兀 ()骊 () 山廊腰缦回 () ..... 囷囷焉() 蜂房水涡() 不霁()何虹媵嫱() ...... 辇()来于秦梳晓鬟() 剽掠() 鼎铛玉石() .... 逦迤 ()锱铢 () 架梁之椽 () 庾之粟粒 () ....... 横槛() 参差()呕哑()杳不知道其所 ...... 之也()焚椒()兰 . 2、重点词语解释 (1)廊腰缦回()(2)盘盘焉,囷囷焉 () ... (3) 各抱地势 ()(4) 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 ...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使负栋之柱 .. ()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 (9) 谁得而族灭也()(10)不霁何虹() .. (11)气候不齐()(12)杳不知道其所之也() .. (13)雷霆乍惊() . 3、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 )(2)北构而西折: () ... (3)日益骄固()(4)未云何龙: () ... (5)不霁何虹: ()(6)辇来于秦 () .. (7)朝歌夜弦 ()(8)鼎铛玉石 () .... (9)金块珠砾 ()(10)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11) 族秦者秦也 ()(1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 (13) 缦立远视 ()(14)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 ..... 4、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 古义:今义: . (2)钩心斗角古义:今义: ....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 ..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今义: ..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 .. 5、一词多义: 取:(1)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6)留取丹心照汗青() (7)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8)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4)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5)族庖月更刀() 毕:(1)六王毕,四海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毕礼而归之() (4)众妙毕备() (5)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幸:(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3)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4)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5)而君幸于赵王() (6)大王也幸赦臣 举:(1)戍卒叫,函谷举() (2)杀人如不能举() (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4)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 (5)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7)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8)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流:(1)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2)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5)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6 6、、特殊句式 (1) 戍卒叫, 函谷举。 ()(2)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二)课文初探: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二)课文初探: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阿房宫的来历。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 (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 (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 (三)疑难探究(三)疑难探究 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2.文章的第 3、4 能否对调?为什么? 3、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4.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5.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