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初中一年级
《陌上桑》《陌上桑》 初中一年级初中一年级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 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 2、评议人物; 3、背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 “乐府”。它既包括采自 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 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 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 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 是我国文学 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 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 沤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 敲骨 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 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 朴自然、文辞优美。 2.关于《陌上桑》 这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 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诗 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 《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罗敷出门采桑 被赵王看见,赵王想把她霸占为妾,于是罗敷作《陌上桑 L 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 王的卑劣行为。还有人认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关。秋胡的故事最早见于刘 向的《烈女传》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 路上,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车对她说:“力田不如运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便 要娶她为妻,女子不从。秋胡来到家里,母亲引他见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见秋胡 是个负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这两则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关系,现已很难考证。今天我们读这首诗,应当把它当作 一篇文艺作品来看诗, 欣赏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 欣赏女主人公罗敷美丽、 聪明、 勇敢、忠贞,蔑视权贵的形象。 一、初读正音明大意。 1、分组试读明句读。学生试读,学生相互指出读错的地方。共同解决生字问题。 2、教师点拨或学生质疑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在诗中的意义: 隅 敷 笼系 倭堕髻 缃绮 襦 捋髭须 著峭头踟蹰妹宁可千余骑骊鬑鬑 [陌] 方位、角落。[好女] 美女。[善]有的本子作“喜”。[青丝] 青色的丝绳。[笼]装桑叶的 竹篮。 [系]系物的绳子。 [笼钩] 一种工具, 采桑时用来钩桑枝, 行走时用来挑竹筐。 [倭 堕髻] 种发髻名。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是当时时髦的发式。 [明月珠]宝珠名。 [缃绮] 浅黄色有花纹的纺织品。[孺] 短袄。[行者]过路的人。[下担]放下担子”[捋] 抚摸。[髭须]胡须。[著]戴。[帩头]包头的纱巾。[但]只。[坐]因为,由于。 3、再读有节奏。 分组竞读。然后学生互评,看谁更有感情。 教师点拨读法:五个字的诗句,一般说来,前两个字应方该稍慢,略带拖腔,后三个字应 该稍快。例如“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应读作:“日——出——东—南—隅,照——我 ——秦—氏—楼”,其余依此类推。 4、齐读明大意。 ①齐读; ②然后让学生试译全诗。 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给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概念: 正面描写:从人或物的本身着笔进行描写的称为直接描写,也称为间接描写。直接描写着 眼点是本身的情、状、声、态、色、香等等。 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称为间接描写,又叫 做侧面描写。 2、根据这一概念,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第一段中写罗敷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 写?诗中写罗敷夸夫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①学生自由读全诗; ②讨论诗中哪些是正面描写罗敷和其丈夫的?哪些是从侧面描写罗敷和其丈夫的? 三、小结:学生小结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特点。 四、运用: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描写“冷”。 ①请哪位同学来正面描写冷。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推测,正面写“冷”,是很困难的。也许同学们会说: “很冷!”、“冷得要命!”、“真是太冷了!”“……” ②当然,如果我们从侧面的角度入手来展现现“冷”,情况就不一样 《水调歌头》.教案 武进湖塘桥初级中学 朱万川 教学重点: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 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 头》 。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赏《水调歌头》 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 学生读书下注释。 (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 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 全班齐读 3、 疏通全文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训练 (1) 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 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 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 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 ,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 学生.总结 (1) 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 联翩……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 注明出处! 《桃花源记》.教案(1) (2003-05-24 11:40:56)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以时间为顺序, 以简练、 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3.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以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 教学时数: 用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课文。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老师范读课文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老师提出具体要求, 指导学生朗读。 要求:一 句读分明;二 节奏合理;三 语速适中, 四 语句流畅;五 注意音韵铿锵。老师也可以边提要求边做示范。 ) 5.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 ) (如果程度好的班级,可以对照课文,直接笔译,然后站起来读,同学补充,老师作点拨) 6.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