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_T28-2024猪肺疫防制技术规程
ICS 11.220 CCS B 41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28—2024 代替DB15/T 28-1992 猪肺疫防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Swine Pasteurellos is 2024-11-15 发布 2024-12-1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5/T 28—1992《猪肺疫防制技术规程》, 与DB15/T 28—199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 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将 1992 年版中防制成果的考核验收删除(见第 1 章,1992 年版 的第 1 章); b)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1992 年版中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 c)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猪肺疫的定义(见第 3 章); d) 更改了流行特点,(见 4.1,1992 年版的2.1);增加了病原形态、易感动物、传染源和传播 途径、潜伏期(见 4.1.1、见 4.1.2、见 4.1.3、见 4.1.4); e) 更改了临床症状,将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进行了细化,1992 年版中只描述了最急 性型的典型症状(见 4.2,1992 年版的 2.2); f) 更改了剖检变化,将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进行了细化(见 4.3,1992 年版的 2.3); g) 更改了实验室诊断,引入 PCR 检测和病原分离培养(见 4.4,1992 年版的 2.4); h) 更改了预防(见 5.1,1992 年版的 3.1); i) 更改了疫情处理,增加了疫情报告,细化了疫情处理(见 5.2,1992 年版的3.2); j) 删除了防制考核验收标准(见 1992 版的4)。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赤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包头市动植 物检疫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呼伦贝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牧水利局、四子王旗忽鸡图乡人民政府。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运娜、贾皓、申捷、特木尔巴根、刘琦、毕文岩、杜建军、吴国军、谷玉、 双燕、樊凤娇、于富丽、王建龙、钟祯、王巍、韩健健、郭文、刘丽霞。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2 年首次发布为 DB15/T 28—199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15/T 28—2024 猪肺疫防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猪肺疫的诊断、防制措施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猪肺疫的诊断和防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Y/T 564 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DB15/T 2923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建设与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猪肺疫 swine pasteurellosis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也称猪巴氏杆菌 病,是猪常见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三类动物疫病。 4 诊断技术 4,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4.1.1 病原形态 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或球杆菌,长0.6 μm~2.5 μm,宽0.2 μm~0.4 μm,不形成芽孢,无鞭毛, 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瑞氏染色、姬姆萨染色或美蓝染色,镜检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 4.1.2 易感动物 多杀性巴氏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和人,以猪、牛、兔、鸡、鸭、火鸡最易感,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 染发病,小、中型猪感染更常见。 4.1.3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 DB15/T 28—2024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猪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菌,污染饮水、饲料、用具及外界环境, 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猪,也可由咳嗽、喷嚏排出病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4.1.4 潜伏期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 d~14 d。 4.1.5 发病季节 以冷热交替、气候多变,高温季节多发,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当猪处在不良的外界环境中, 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疲劳、长途运输等,致使猪的抵抗力下 降,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本病一般为散发,但毒力较强的病原菌有时可引起地方性流行。 4. 2 临床症状 按照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a) 最急性型。发病突然,呈犬坐姿势,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体温高达 42 ℃。脖颈、 腹部等皮肤呈现紫色斑块,可视粘膜发绀。病程短至 1 d~2 d,病死率高; b) 急性型。病猪咳嗽,开始为干性短咳,后变为湿咳;腹式呼吸,发热,皮肤可见红斑,病猪开 始便秘后转为腹泻,极度消瘦;卧地不起,多因窒息死亡,病程 4 d~8 d; c) 慢性型。病猪咳嗽,腹式呼吸、轻微发热或者不发热。食欲不振,常伴腹泻,消瘦。偶见关节 肿胀、跛行。 4. 3 剖检变化 4.3.1 最急性型 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明显出血点,以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的出血性水肿为特征。咽喉粘膜 下有大量纤维素性粘液。肺充血、水肿,可见局灶性红色肝变病灶。颌下淋巴结充血明显,切面红色。 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胃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脾有出血,但不肿大。 4.3.2 急性型 主要为胸膜肺炎,胸膜呈半透明状,有纤维素附着物,且常与心包、肺、胸壁黏连。肺病变显著, 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支气管淋巴结肿大,支气管、气管内含有泡沫状粘液。胃肠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 炎症。 4.3.3 慢性型 肺肝变区扩大,并呈现出灰黄色的坏死灶。心包与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沉着,肋膜肥厚。肺 门淋巴结高度肿胀和出血,并且常发生坏死。 4,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变可初步诊断,如需进行实验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