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钳工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现代学徒制” 是将现代学校教育思想和传统的学徒培训相结合 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新范式, 校企合作是其前提,工学 结合是其核心。最明显的特征是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育 人,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与我国现行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相比,现 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具有合法的企业学徒身份。 “现代学徒制”是实现 中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真正实现了产 教融合。近年来,中职院校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 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层次地探究。 教学质量是中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借鉴“现代学徒制”进 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研究尚未深入开展。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普 及, 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是符合 职业教育本质的,是校企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的关键, 对实现中职生毕 业后的职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 (一)以“现代学徒制”为指导思想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 从 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对企业、学校、学 生和教师的角色及其在教学培养中的作用产生了本质性影响。 现代学 徒制就是政府介入、 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 校企深层次密切合作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兼具学徒的身份, 具有角色的“双重性。”要真正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就需 要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同样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上, 也要 构建一个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付诸实施。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观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以知识性考核为主, 而在“现代学徒 制”视域下,中职教育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 养,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转变为以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为主的评价, 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监控。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 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应当由学校、 相关企业和行业一起制定并付诸实 施。 (三)“以生(徒)为本”的质量监控原则 “现代学徒制”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 刻的变革,其内在的运作流程与逻辑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 蕴含 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将职业能力、人文素养贯穿于技能型人才 的培养过程,关注学生(徒)个性化的发展,以生(徒)为本,体现 培养过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发展性,符合人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基 于 “现代学徒制” 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要建立以生 (徒) 的本性、 需要及基本存在状态为本,实现学生(徒)的个性化发展,以此促进 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技术框架 以往 “学徒制” 实施中, 学生和师傅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拜师而已, 没有实际意义,更谈不上真正的传授技能, 现在学徒制没有真正达到 效果。很多学生认为,到了企业就是参加工作,不属于教育阶段,不 受学校的管理。企业则认为学生不具备工作经验, 把一些复杂的工作 交给学生去做,怕引起差错,造成企业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学生失 去了进入核心岗位工作的机会, 往往从事简单的、 技术含量低的劳动, 学生对学徒制的兴趣逐渐低落。因此建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 质量监控新范式已经迫在眉睫。 (一)监控组织子系统 当前的监控模式下, 监控主体的组织结构是贯穿学校—院系—教 研室的“三层式直线”结构。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首先,要 引入政府、 企业、 行业、 家长等监控主体, 建立纵横交错的 “矩阵式” 多元监控系统。对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部门, 要按照多方制定 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其在教学质量监控终端的工作职 责、地位和作用。其次,学校和企业双方应该设立专门的监控机构, 学校培养阶段不仅要聘请实践教学能力强、 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教学督导,还要引入企业技术骨干、用人单位代表、行业专家、甚至 家长参加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 企业的监控系统也要有学校教学能力 强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养环节的督导和监控。 各方力量的参与形成 “矩阵式” 的监控组织子系统, 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监控。 (二)监控制度子系统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正常进行, 使质量监控成为 工作机制,必须建立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与“现代学徒制”教学 质量监控相适应的一系列配套制度, 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有明 确的规范。通过实行企业学分认定制度、 企业学分与课程学分互换制 度、学生考证制度、技能竞赛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企业实习检 查制度、 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企业学徒管理规定、 毕业设计工作规范、 校企结对制度等, 进一步完善校企双方协同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 价体系。 (三)监控信息子系统 监控信息子系统包括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现代学徒制”下的教 学质量监控需要建立集专家、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培养企业、社 会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收集反馈系统。 1.专家、骨干的信息收集。该反馈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 分是学校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 由教学专家组成;另一部分 是教学培养委员会,由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他们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 的制定、专业的设置、核心职业能力的确定和培养进行专题调研,为 重大决策和教学改革共同提供建议。 校企专家、 骨干深入教学第一线, 指导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 参与教师授课比赛和企业技术骨干的技能 比武,相互之间及时沟通。 2.教师(师傅)信息收集。教师(师傅)是完成学生在学校培养 阶段的主要指导者。通过同行听课、示范课、座谈会等形式提高教师 的授课水平。通过教师评学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教师对教学管理 的建议。企业指导师傅对学生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安排、 实践技能考 核、指导情况和学生在企业的表现等信息进行收集。 教师在学生企业 培养阶段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 收集学生信息。教师和企业指导 师傅“结对”建立沟通的渠道和网络,保证信息的及时畅通。 3.学生 (学徒) 信息收集。 通过组建教学信息员队伍、 学生评教、 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外辅导、 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建议;通过学生的企业培养周记,收集师傅对学徒 的指导情况、学徒接受情况、学徒对企业培养计划的建议等。 4.社会信息收集。收集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政府部门、新闻媒 体和国内外有关的教学信息,反馈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工作能力、专 业设置和市场适应性等信息, 以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 将以上渠道收集的信息以多种形式,如内部参考、例会、专题分析报 告等,反馈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对照质量标准进行误差修正,使各 个教学环节能按照质量标准执行。 (四)监控评价子系统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教学质量评价应该突出应用能力、创 新能力、发展能力的评价。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与相 关行业、 企业的专家、 骨干一起制定人才培养评价方案和标准, 包括、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课程评价方案》《实践中心评价方案》 《专业评价方案》《企业顶岗培养质量评价方案》《毕业设计质量评 价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综合评价方案》等。学校和政府、企 业、行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