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阅读分析与综合的知识要求。 2.掌握分析与综合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的方法与技巧。 【预习单】【预习单】 【考点要求】 分析综合 C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散文的“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和各种表达技巧。2008 年考纲在表述此部分时补 充要求:“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 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还要能善于区分它们在作品中的灵活运用 的不同,弄清它们在文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和借景抒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象 征衬托、先扬后抑等各种手法。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表达方式一、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 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 作用。 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⑤语言特点 (2)描写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3)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做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4 4.议论的技巧:.议论的技巧: 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二、其他表现手法二、其他表现手法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现,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 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 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三、修辞手法: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这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 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 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 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 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 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四、材料安排四、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五、行文结构:五、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首尾照应 六、语言特点六、语言特点:平实、质朴、含蓄、直露、幽默、风趣、粗俗、典雅、清新、自然、简洁、 优美等 预习小练预习小练 (06 江苏卷《麦天》)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 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 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 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 [ [活动单活动单]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四堡雕版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惟有这“天 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从遥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 [注]图书的民 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融人坊间。明代以来, 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 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 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 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 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 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一双脚站在连城、清流、宁化与长汀交界处。地远 天偏,人少车稀,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 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 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 屋连屋, 院套院, 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 “九 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 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生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俏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 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