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目录 1.针刺---------------------------------------------------------------2 2.艾灸---------------------------------------------------------------5 3.推拿---------------------------------------------------------------7 4.刮痧---------------------------------------------------------------8 5.拔罐---------------------------------------------------------------9 6.点刺出血疗法-------------------------------------------------11 7.埋线--------------------------------------------------------------12 8.穴位注射--------------------------------------------------------13 9.特定电磁波疗法----------------------------------------------14 一、针刺一、针刺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1.11.1 刺前准备刺前准备 1.1.1 选择针具:针柄无松动,针身挺直、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圆而不钝的毫针。要 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形、针刺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1.1.2 选择体位:选择体位应以医生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舒适并能持久留针为原则。 常用体位主要有: 1.1.2.1 仰卧位:适用于取头面、胸腹和四肢的部分穴位。 1.1.2.2 俯卧位:适用于取头顶、胸腰背、臀部和四肢下肢后面的部分穴位。 1.1.2.3 侧卧位:适用于取身体侧面的穴位。 1.1.2.4 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部、胸部和四肢的部分穴位。 1.1.2.1 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项和背部穴位。 1.1.3 消毒:1)针具的消毒 2)医生手指的消毒 3)针刺部位的消毒。 1.21.2 进针方法进针方法: : 1.2.1 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穴位上,以右手持针,紧靠指甲面将针刺入 腧穴。主要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1.2.2 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穴位的皮肤表面, 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主要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1.2.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穴位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 持针,将针刺入。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 1.2.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提起的皮肤上端将 针刺入。主要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 1.31.3 行针法行针法 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 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 法。 1.3. 1 行针的基本手法: 1)提插法。 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 再由深层提到浅层, 反复上提下插。 2) 捻转法。将针左右来回捻转。 1.3. 2 行针的辅助手法: 1.3. 2.1 循法:用手指顺着经络的循行路线在腧穴的上下轻柔地循按。 1.3. 2.2 弹法:在留针的过程中,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身轻微震动。 1.3. 2.3 刮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食指或拇食、中指的指甲由下而上地刮动 针柄。 1.3. 2.4 摇法:用拇、食二指捏住针柄,像摇铃样轻轻摇动针柄,使其左右摆动。 1.3. 2.5 飞法:手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 翅。 1.3. 2.6 震颤法: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地提插捻转,使针身轻微震颤。 1.41.4 补泻手法补泻手法 1.4.1 提插补泻 1.4.1.1 提插补法先浅后深, 重插轻提, 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 操作时间短, 以下插用力为主。 1.4.1.2 提插泻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 主。 1.4.2 捻转补泻 1)捻转补法: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时间短;或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以左转 用力为主。 2)捻转泻法: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或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以右转 用力为主。 1.4. 3 疾徐补泻 1.4. 3.1 疾徐补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 1.4. 3.1 疾徐泻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 1.4. 4 迎随补泻 1.4. 4.1 迎随补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刺入。 1.4. 4. 2 迎随泻法。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逆经刺入。 1.4. 5 呼吸补泻 1.4. 5.1 呼吸补法。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1.4. 5. 2 呼吸泻法。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1.4.6 开阖补泻 1.4.6 .1 开阖补法。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 1.4.6 .2 开阖泻法。出针后摇大针孔而不按。 1.4.7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1.51.5 针刺异常情况与注意事项针刺异常情况与注意事项 1.5.1 异常情况: 1.5.1.1 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 1.5.1.1.1 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 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致针刺或留针过程中而发此症。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 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 志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1.5.1.1.2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 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 、内关、足三 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 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1.5.1.1.3 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 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 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 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 防患于未然。 1.5.1. 2 滞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 感觉痛剧时,称为滞针。 1.5.1. 2 .1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 或行针手法不当, 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 若留针时间过长, 有时也可出现滞 针。 1.5.1. 2 .2 现象: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