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共10篇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 1 1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 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 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 时行动的紧迫感, 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职责感, 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 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 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 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 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 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 但能 够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不多 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 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 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 一秒。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宝贵的。 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 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 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 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 你会觉得浪费的 时间能够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 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 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此刻你 就要珍惜时间。 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 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 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 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十分有好处地度过了这段时间, 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时间是宝贵的, 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 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 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完美的明天。 。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 2 2 古人说半部 《论语》 治天下, 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 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的矢志不渝, 有人读出了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的谦虚,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 同他们畅谈自己的 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 就应 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论语》所传递的第一个生活的要诀, 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 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 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 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 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 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 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 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 使他能够 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 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 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他坦 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 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 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 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 找到自 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 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 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 在 《侍 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 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 他却赞许的点头。 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 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 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 要能够体味到 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就应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二个答案便是爱。读过 《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 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 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 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他 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 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 这又与饲养犬马 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 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 当别人向他请 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 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 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 不懂爱的人便不 会懂得生活。但这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 很多孩子比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 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 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 却独独忘记教会 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爱的缺失, 不仅仅仅会 让孩子在今后的群众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 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 无法体会到生活 中最高的快乐。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 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就应是古今 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 孔子强调在 人际交往中,要持续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 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最好阐述: 君子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 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就应能够持续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 也只有 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 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 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 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所以 他认为就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 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决定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 才能够明白什么是自己就应坚持的, 什么是能够包容的, 什么是就应反击的, 这一切的前提, 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着名的不怨天、不尤人, 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 有了精神的独立性, 便能够在任何状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 职责,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 界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温故而知新听起来很简单, 孔子为什么说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做老师了呢?其实细想一 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读过《狗熊掰棒子》的寓言,在学习上 要想不像狗熊掰棒子那样掰一个丢一个, 就得经常温习旧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再做到不断地 学习新的知识, 而不是止步不前, 故步自封。 我们每一天学习一个汉字, 掌握一个英语单词, 每月读一本有益的书,这样做并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