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药重点药整理
考研中药重点药总结考研中药重点药总结 一、解表药【20 味】 : 类 型 药名药用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 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 当慎用。 煎服,3-9g。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 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麻黄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 草质茎 辛、微苦,温 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1.风寒感冒 2.脾胃气滞, 胸闷呕吐 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 4.肺寒咳嗽 发发 散散 风风 寒寒 药药 【【 味味 】】 桂枝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 嫩枝 辛、甘,温 心、肺、膀胱 经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1111 紫苏紫苏 生姜生姜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 (紫苏梗) 、叶(紫苏 叶) 辛,温 肺、肾经 解表散寒 行气宽中 煎服,5-9g,不宜久煎。 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辛,温 茎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煎服,3-9g,或捣汁服。 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1 辛、甘,微温 防风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膀胱、肝、脾 经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 1.外感表证 2.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 4.破伤风证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1.风寒感冒 2.水肿脚气 煎服,4.5-9g,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煎服,3-9g。 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 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煎服,3-9g。 1.风寒感冒 2.风寒湿痹 阴血亏虚者慎用。 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 使用。 应用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 风湿痹痛 3.鼻渊 4.带下证 2 煎服,4.5-9g。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荆芥荆芥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辛,微温 燥地上部分肺、肝经 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 止痛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 香薷香薷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 分。 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 羌活羌活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 根 类 型 辛,微温 肺、脾、肾经 辛、苦,温 膀胱、肾经 药名药用来源性味归经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用量及注意 发发 散散 风风 寒寒 药药 【【 味味 】】 白芷白芷 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 白芷的干燥根 辛,温 肺、胃、大肠 经 祛风止痛 通鼻窍 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煎服,3-9g,外用适量。 阴虚血热者忌用。 1111 5.疮痈肿毒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温, 有小有小 细辛细辛辛、汉城细辛的根及毒毒 根茎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通窍 温肺化饮 发散风寒 通鼻窍 祛风湿 止痛 疏散风热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 风湿痹痛 3.鼻渊 4.肺寒咳喘 1.风寒感冒 2.鼻渊 3.风湿痹痛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 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痈肿疮毒, 丹毒, 痄腮, 喉痹 煎服,3-9g,或入丸散。 血虚头痛不宜使用。 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 0.5-1g。 阴虚阳亢头痛, 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苍耳子苍耳子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 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辛、苦,温, 有毒有毒 肺经 煎服,3-6g,宜后下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 气和中。 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发发 散散 风风 热热 药药 【【 味味 】】 薄荷薄荷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辛,凉 燥地上部分肺、肝经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疏散风寒 9 9 牛蒡子牛蒡子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辛、苦,寒 成熟果实肺、胃经 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 解毒消肿 煎服,6-12g。 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气虚便溏者慎用。 3 疏散风热 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甘,寒 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肺、肝经 利咽开音 透疹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疏散风热 桑叶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甘、苦,寒 肺、肝经 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类 型 药名药用来源性味归经功效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咽痛喑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肝阳上亢眩晕 4.目赤昏花 应用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眼。 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煎服,3-6g,或单味研末冲服。 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须量大。 孕妇慎用。孕妇慎用。 蝉蜕蝉蜕 用法用量及注意 发发 散散 风风 热热 药药 【【 味味 】】 菊花菊花 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 状花序 辛、甘、苦, 微寒 肺、肝经 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解肌退热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 4.疮痈肿毒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煎服,5-9g。 疏散风热用黄菊,平肝、清肝明目用 白菊。 9 9 葛根葛根 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甘、辛,凉 根脾、胃经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煎服,9-15g。 生用解肌退热、透疹生津,煨用升阳 止泻。 4 柴胡柴胡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苦、辛,微寒 叶柴胡的干燥根肝、胆经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1.表证发热,少阳证 2.肝郁气滞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1.外感表证 煎服,3-9g。 生用解表退热且量稍大,醋炙疏肝解 郁。 升阳可生用或酒炙,用量均宜稍轻。 煎服,3-9g。 生用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炙用升阳 举陷。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及阴虚阳亢者忌 用。 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 升麻升麻麻、兴安升麻或升麻 的干燥根茎 辛、微甘,微 寒 肺、脾、胃、 大肠经 解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2.麻疹不透 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 温毒发斑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崩漏下血 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辛、苦,微寒 蔓荆子蔓荆子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膀胱、肝、胃 果实 二、清热药【36 味】 : 类 型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煎服,5-9g。 经 药名药用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 5 生用:生用: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煅用: 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苦、甘,寒 干燥根茎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宜先煎。 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散敷患处。 清清 热热 泻泻 火火 药药 【【 味味 】】 石膏石膏 膏族石膏,主含含甘、辛,大寒 水硫酸钙( CaSO4•肺、胃经 2H2O)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伤,外伤出血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4.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 应用 7 7 知母知母 类 型 药名 栀子栀子 药用来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