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场》活动教学教案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逛商场》活动教学教案 《逛商场》活动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文明购物的愉悦,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了解购物的常识和技巧,在购物中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 3、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和选购商品的部分常识,使学生具有独立购物的能力,并能在购物过程中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重点、难点: 了解购物常识,知道在购物过程中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条文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汤阴经济的进展日新月异,大小商场如雨后春笋,遍地都是。这不,丹丹听说我们汤阴的商场物美价廉,就和几位同学慕名而来,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跟丹丹一起去商场里面逛一逛吧。好,打开课本第三课。(板书:逛商场) 二、同逛商场,共长见识 1、现在我们来到了世纪华联超市,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吃穿用样样都有,其中食品是我们最常买的了。瞧,老师手中就有一袋你们爱吃的薯片,可是平常你们只顾吃了,有没有注意到包装袋上密密麻麻的写了许多字儿呢!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呢? 2、把你们手中的食品包装拿出来,和小组同学认真看看,包装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生产地址、产品的配料、条形码、防伪标记、质量安全标识) 3、小小包装袋上有这么多的内容,那你购买食品的时候最关怀哪一条呢?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关怀的内容,那你们知道老师买食品时最关怀什么吗? 首先,老师关注的是“质量安全标识”。你们看,这就是质量安全标识(出示图片,贴黑板上)你知道这个标志是干什么的吗?看一看你的包装袋上有没有质量安全标识呢? 其次,老师关注的是“条形码”。你们看(指着自己的包装袋),这就是条形码。条形码相当于人的身份证,是唯一的。 最后,老师还关注“商标”。你们知道哪些驰名商标呢? 4、老师还要提醒大家,购物时要掌握一些小常识——点击课件 5、买东西的小常识记住了吗?信任这道填空题一定难不住你。 6、课件出示: 买东西,有学问。 价相近,比(质量), 质相近,比(价格), 质、价相近,比(售后), 货比三家,不(吃亏)。 7、下面请大家翻到课本12页,把这几句话填写到左下角的方框内。(师板书:货比三家。) 三、实战演练,加深印象 1、通过刚才的沟通,我发现你们个个都是生活小能手,已经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了。刚好,最近有同学跟我聊天时说,他特别喜爱 喝奶,但是面对很多的品牌,不知如何选择,你们能帮帮他吗? 2、买哪个牌子的呢?你们来推举一下吧! 3、好,那现在我们找两位同学来演一演。谁来当营业员,谁来做小顾客?其他同学认真看,在购买的过程中,他什么地方做的好,又有什么地方是大家要提醒的呢? 4、你们可真是购物小专家,现在那位同学在你们的帮助下,一定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奶了。 四、走进生活,认识新颖的购物方式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展,人们购物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我们常在商店里购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现在我们不用给现金,甚至不用去商店就可以买到东西。你了解这些新颖的选购方式吗? 2、课件出现新颖的购物方式: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电话购物。 提醒:在选择新颖购物方式时,一定要留心,千万别上当哦! 3、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买东西的学问可多啦,只要我们认真购买,货比三家,就能买到价廉物美,价低质高的商品。 《逛商场》活动教学教案2 购物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学生或多或少都有经验。《逛商场》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第9课。我教学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购物的基本常识,同时,通过活动,培育学生学会购物的实践能力,以及通过“做文明顾客”等内容的教学,培育学生不乱花钱和尊重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而儿童的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所以,在组织教学时,我始终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一、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加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以往的品德课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从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品德教学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新的品德课教学要求老师走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之路,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1、谈一谈,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老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进展。 上课前,唤起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我布置学生到商场里买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去购物,而不是先教学生购物知识再去购物。这样,学生已有的经验就会彰显出来。一开课,便让学生沟通自己购物时的欢乐与苦恼。学生们一件件真实地诉说着,从他们地汇报中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文字,而是充满了情趣的世界。 1、看一看,观察生活。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该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来学习,社会大课堂、学校、班级小社会,每个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都是我们丰富而现成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来看一段录像(这段录像是由学生表演,老师拍摄的,录像源于学生生活,真实可信,这样的生活片段会激起他们的思考。)并请学生运用已有的购物经验,四人小组讨论:片中的小朋友会购物吗?这样,学生经过认真观看,结合已有经验,小组很快讨论出结果,突破了本课教学目标:掌握了购物的小常识及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 2、演一演,再现生活。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教学。因而在学生基本上掌握文明购物和购物的小常识后,我便及时组织学生表演购物活动,设了三家商场:利民商场、百货商场、大众商场,请了三位同学扮演售货员,两位同学扮演小顾客,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的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让活动目标再次得到突破。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搬上课堂,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源于生活的经验性特点和指导学生生活实践性特点。 二、让生活孕育课堂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因此,我们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品德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在课堂上,我是采纳了一个反面教材,利用自己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关于达利园蛋黄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