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一、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有 5 大原则:①教学是师生一种合作性的和生成性的活动(joint productive activity);②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使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③教 学使学生在校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产生联系;④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维(complex thinking);⑤教学以课程为媒介使学生语言和读写水平得到提高。 根据有效教学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 改理念,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提高 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中的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中的第3 节。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 重点内容之一。不但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此部分内容与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 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前面对化学平衡衡理论的深入探讨, 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平衡原理的观点处理 一些实际问题方法,并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此时再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学生 比较轻松的就能掌握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通过本 节学习,还能为下一节‘离子反应’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材内容编排体会: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首先分析 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 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 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 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另外,教材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把握难度,对溶解平衡的计算要求相对不高。 三、学情分析 各地选修课程开设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化学反应原理》课程开设肯定在必修课 程之后。学习者应为高二或高三学生。他们对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 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 沉淀 溶解平衡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但与化学平衡有许多相似地方,是平衡理论的一个重要应 用,学习时只要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究的新知识。 同时运用已学知 识,解决实践问题和正向迁移能力,本节学习目标能顺利达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各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 义。 (3)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 的溶解能力。 (4)能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 转化的本质并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析,建立起溶度积概念。 (2)通过对溶度积的分析,了解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情况。 (3)运用溶度积知识对溶液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进行理论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沉淀的转化及其应用知识的学习,认识其中蕴涵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 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2)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本节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 六、教学策略 首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采用类比思想,让学生掌握沉淀 溶解平衡的建立及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意义, 利用 K 与 Q 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 与生成;教材中对于该节难点---沉淀的转化,采取的是验证式的呈现方式,若完全按 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来讲,会使得学生的体验不深,主动性不够;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 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用实验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 强烈的视觉和思维上的强烈冲突, 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对比探究实验, 在老师引导补充下, 最终分析归纳出沉淀转化的基本原理,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了解沉 淀的转化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 教学活动 设计 内容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观察 理念 生活 中的 化学 导入 1、图片展示:千姿百态的溶洞、小朋 新课友的蛀牙。 创设情境 思考 2、画外音:中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 如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 安徽石台溶洞群,都是自然界创造出来 的杰作。那么溶洞形成的具体原理是什 么?小朋友吃糖不刷牙易形成蛀牙又 什么原因?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实验步骤:1、在装有少量碘化铅黄色 固体的试管中,注入约3ml 蒸馏水,充 分振荡后静置。 观察发挥探究 实验在教 学中的作 用, 调动学 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 学习热情; 且承上启 下。 实验 演示 活动 探究 思考 2、待上层液体变澄清后,向其中注入 几滴 0.1mol·L-1KI 溶液,观察实验现 象。 尝试理解 [实验现象]:在上层清液中滴加 KI 溶 液后,有黄色沉淀产生。 媒体 动画 演示 氯化 银的 溶解 1、动画描述:一方面:少量的 Ag+ 和 过程 Cl-脱离 AgCl 表面进入水中(沉淀溶解 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 Ag+和 Cl- 受 AgCl 表面的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 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生成过程), 当溶 观察并回答:把 PbI 2 固体放入水 中时, PbI 2 表面上 的 Pb2+离子和 I- 离子, 在 H 2O 分子 作用下, 会脱离晶 化抽象为 直观, 有利 于学生的 理解; 让学 生分析得 出结论, 体 现学生的 成就感; 为 下一知识 的学习作 好铺垫。 体表面进入水中。 在水中的Pb2+与I- 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时,在体系中便 在受 PbI 2 表面上 存在固体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 的阴阳离子吸引, 衡。 相互碰撞, 又可沉 积在固体表面。 当 溶解速度与沉淀 速度相等时, 在体 2、启发学生模仿思考,理解上述实验 系中便存在固体 现象。与溶液中离子之 间的动态平衡。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时点评或启发, 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一、(一) 1、沉淀溶解平衡定义:一定温度下, 小结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 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 沉淀 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 溶解 解平衡 。 平衡 与溶 度积 (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共同总 )、化 结: 学平 衡规 1、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平衡移动规律: 律 参与总结领悟新知 1、学习小组长带 领各组成员共同 回顾, 推荐代表发 言;一组发言结 束,请另一组修 正。 逆:可逆反应才存在平衡。 复习、 沉淀2、思考: 溶解 等:达到平衡的根本原因是:V 正=V逆 平衡 对于平衡: 特征 定: 平衡的宏观表现, 各成分组成一定。 的思 动: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 AgCl Ag+ + Cl- 考。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