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化发展规划
气象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8-2022(2018-2022 年年) ) 20172017 年年 1212 月月 2 前言 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 的新阶段,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引发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开 辟了政府治理新疆界。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气象信 息,更成为政府社会治理、 自然灾害治理的重要数据资源。没有 气象信息化, 就没有气象现代化。 以气象信息化驱动气象现代化, 建设智慧气象, 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 《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和《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奋斗目标、提升气象服务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效益的必然选择。 本规划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在 《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2015-2016 年) 》基础上,根据新形势 做出的新调整和延伸,规范和指导未来五年气象信息化发展,规 划期限为 2018 年至 2022 年。 I 目目录录 前言 . I 一、现状与形势 . 1 (一)现状与问题(一)现状与问题 1 1 (二)需求与分析(二)需求与分析 7 7 (三)形势与机遇(三)形势与机遇 9 9 二、总体思路及原则 10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1010 (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 1111 (三)重大战略(三)重大战略 1212 (四)规划依据(四)规划依据 1212 三、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6 (一)提升气象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一)提升气象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1616 1.1. 构建智能泛在的感知网构建智能泛在的感知网. . 1616 2.2. 优化升级气象通信网络优化升级气象通信网络. . 1717 3.3. 建设基于云的气象资源平台建设基于云的气象资源平台. . 1818 4.4. 提升高性能计算能力提升高性能计算能力. . 1818 5.5. 强化气象信息资源整合强化气象信息资源整合. . 1919 (二)支撑气象预报向智能化发展(二)支撑气象预报向智能化发展 2020 6.6. 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气象预报预警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气象预报预警 2020 7.7. 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气象影响预报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气象影响预报 2020 (三)提高气象信息服务供给能力(三)提高气象信息服务供给能力 2222 8.8. 支持国家重大专项规划支持国家重大专项规划. . 2222 9.9. 推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 2323 I 10.10. 提高信息资源供给质量提高信息资源供给质量 2424 11.11. 推动实现普惠气象服务推动实现普惠气象服务 2424 (四)构建整体化的信息安全体系(四)构建整体化的信息安全体系 2525 12.12. 加强内部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内部安全体系建设 2525 13.13. 强化外部安全风险防控强化外部安全风险防控 2626 (五)提升气象信息业务治理水平(五)提升气象信息业务治理水平 2626 14.14. 构建气象信息化治理体系构建气象信息化治理体系. . 2626 15.15. 构建集约高效的业务体系构建集约高效的业务体系. . 2828 五、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 29 (一)工程建设内容(一)工程建设内容 2929 (二)工程建设方式(二)工程建设方式 3232 六、保障措施 33 (一)强化组织实施(一)强化组织实施 3333 (二)加强人才队伍(二)加强人才队伍 3333 (三)创造政策环境(三)创造政策环境 3434 (四)扩大开放合作(四)扩大开放合作 3434 (五)加强安全运维(五)加强安全运维 3434 II 一、现状与形势 (一)现状与问题(一)现状与问题 气象部门是信息部门, 气象业务的基础是气象数据的全球共 享,气象预报的本质是气象数据的应用,公共气象服务的关键是 高时效、高质量气象信息的有效供给,信息业务能力是气象业务 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 图图 1 1 气象信息网络四级布局示意图气象信息网络四级布局示意图 信息骨干统筹统建四级互联,区域发展因地制宜。信息骨干统筹统建四级互联,区域发展因地制宜。“十二五” 期间,全国气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规划,按照中 国气象局党组提出的“以气象信息化推动气象现代化”的总体要 求,统筹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由国家-省-市-县四级 网络、四级数据存储、国省两级统一数据库以及大量气象业务应 用系统组成的气象信息化综合体系, 有力支撑了天气监测、 预警、 预报、预测和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等基础气象业务的发展。各地政 1 府加大了对气象的投入,特别是气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 成了气象信息系统“基础骨干有保障,区域内按需发展”的四级布 局。 然而随着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的精细度、 更新率和协同性 的不断提升,地球监测信息海量剧增,这种分级分散、以传统业 务切块的气象信息业务在布局、规模、架构和技术上都已经难以 适应需求发展,气象为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和各行各业提供“更 高水平”服务的承诺无疑会大打折扣。 信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但未来发展规划不足。但未来发展规划不足。成立了气象 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国气象信息化工作。编发了《气象 信息网络系统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 、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 总体设计(2012 年版) 》等文件,强化了全国气象信息网络系统 顶层设计。制定了多个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气象信息化标准化 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实施了 《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 (2015-2016 年) 》 ,推动“系统整合、资源集约和简约流程” ,形成国家-省两级 的集约布局,为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对照《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以气象信息化为 基础的智慧气象”发展,气象信息化统筹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尚 不健全,发展与建设规划缺位,各级单位新一轮各自为政、 重复 建设的风险依然突出,各类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通信系统自成体系,但敏捷响应不够。通信系统自成体系,但敏捷响应不够。目前,已建成集合了 地面宽带、移动通信和卫星广播的“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系统, 覆盖国家、 省、 地、 县四级气象部门,支持气象数据和产品传输、 2 共享服务和县级综合业务平台等集约化业务应用。 地面宽带国家 级接入速率 600Mbps,省级 36Mbps,省—市线路速率平均 11.2Mbps,市—县线路速率平均 4.8Mbps。气象数据卫星广播 系统(CMACast)全球播发数据量每日接近 300GB。互联网接 入速率国家级 800Mbps,省级 100-400Mbps 不等。 现有气象信息网络以支撑观测数据采集和产品分发为主, 不 足以支持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的跨域应急联防和在线协同 工作,也不足以支持龙卷、下击暴流等超短时效灾害性天气出现 后的敏捷响应和快速预警。近年高分卫星、雷达和数值模式数据 增长迅猛,现有网络带宽无法满足全国数据共享的时效需求,数 据沉淀在各级气象部门的现象明显。网络相对封闭,没有充分利 用公共云资源、云通道,与气象用户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