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高中作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将问题导学法融入高中数学的课堂活动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和锻炼平台。文章针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概述了问题导学法的内容,其次对其应用价值和实践原则进行了剖析,为实践教学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基于上述论述,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数学;实践应用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授课单一说教式教学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教师导学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互动课堂中科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针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发现其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 问题导学法是在传统的导学法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方式。在日常实践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问题导学法通过巧妙的设计导学问题作为启思基础,以导学问题为媒介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发散学习思维,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在这一系统化的过程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1]。一般情况下,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主要分为学案导学和问题导学两种基本形式。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不断加大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和重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导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通过问题导学方法的应用转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借助导学问题的引领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搭建了落实教育的平台。 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价值 对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而言,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无论是逻辑性还是抽象性特征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一学科特征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和普及提供了有利的融合契机。借助问题导学法的引领,学生在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就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来说,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价值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除傳统教学弊端 在高中课程的学科组成部分中,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十分显著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2]。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分析和逻辑分析能力,才能够在日常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准确理解并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是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但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关注,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养成惰性的学习思维,在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而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落实,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也在不断加剧。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摆脱了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师讲授教学的依赖,在由浅入深的问题引领下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对数学教学而言,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活动,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以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群体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整体课堂学习氛围较为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3]。问题导学法的实践和应用,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融入更多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在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也给学生调剂学习压力提供了帮助,更有助于构建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探究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受学科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面对这些复杂且抽象的数学知识,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感觉十分吃力且不得要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学习时缺乏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只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指导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活动,而受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影响,会使得学生学习两极分化情况日益凸显,课堂学习过程虽然也在朝着教师既定的方向发展,但是整体效率却相对较低,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难以得到监督和保障。在引入问题导学法的实践课堂中,通过教师科学设计的导学问题,在深入浅出、逐步递进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目的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且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导学问题逐步学会解决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同时带动自身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步发展。 (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成了当前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这一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角度出发优化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工作,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重视程度,引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课堂中科学提升学科综合素养。在实践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理念和新课程教学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导学问题的设计转变以往“满堂灌”的单向输出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三、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原则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主要基于导学问题的设计建立起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沟通桥梁。因此,导学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导学问题能够充分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在教师教学引领下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中科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导学问题时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确保问题导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一)探究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原则主要是指导学问题的设计要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出发搭建数学问题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求知欲望的驱动下自主、高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这一维度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导学问题的设计密切相关,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渗透数学知识和思想,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答疑解惑提高认识。所以,教师导学问题的设计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方向,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媒介。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部分内容时,基本数学知识是在初中数学数列基础上延伸而来的全新体系内容,为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和了解,可以从以下维度设计问题:针对印度象棋发明者的问题,国王是否能够满足他的要求?通过计算后,他的麦子大概有多少,计算的方法是什么?每一棋格中的麦子数之间有何关系?通过这一系列探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