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故事5则
林徽因故事林徽因故事 5 5 则则 寄语: 林徽因(1904 年 6 月 10 日-1955 年 4 月 1 日), 汉族, 福建闽县(福州)人, 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 《诗·大雅·思齐》 :大姒嗣徽音,则 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 ,故改名“徽因” 。今天为 读者收录的是林徽因故事 5 则,希望大家喜欢。 林徽因的故事一: “太太客厅”逸事 20 世纪 30 年代,林徽因住在北京东城总布胡同时,她家的客厅名为“太太 客厅” 。当时,一批文坛名流巨子,包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等,常聚集在 这里,一杯清茶,些微点心,谈文学,说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在“太太 客厅”里,林徽因一直是最活跃的人物,读诗,辩论,她的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 会餐而闪闪发光。朋友是林徽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优秀也是因为有他 们的欣赏和激励。 作家萧乾就是在“太太客厅”里认识林徽因的。那是在 1930 年,萧乾正与 美国的安澜一同编辑期刊《中国简报》 ,经他的老师杨振声的介绍,萧乾访问了 沈从文。 在这次见面后, 他即以 《当今中国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讽刺作家》 为题, 写了一篇专访刊登在《中国简报》上。1933 年秋天,萧乾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 《蚕》寄给沈从文,请他指教。当时沈从文正在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他在 萧乾的稿子上作一些修改后发表了,这使萧乾得益匪浅。萧乾的这篇手稿现陈列 于中国现代文学馆。那天, 还是燕京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萧乾穿了一件新洗的蓝布 大褂,与沈从文一起来到“太太客厅” 。萧乾早就听说林徽因的肺病很厉害,想 象中她应是一脸病容;谁知当他看到林徽因时,不禁呆了。只见她穿了一套骑马 装, 显得美丽动人, 像个运动员。 原来她时常和朋友到外国人办的俱乐部去骑马。 林徽因对萧乾说的第一句话是: “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 ”这话给了萧乾 很大的鼓励。沈从文是常常到林徽因家去的,他从小在湘西长大,有着非常丰富 的生活底子。林徽因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因为那里有着很离奇的情节,很特别的 人物,都是她闻所未闻的。沈从文碰到一些事,也会跑到林徽因家去寻求安慰。 有一天, 沈从文差不多是哭着赶到林徽因家, 说他的妻子张兆和到苏州娘家去了, 他每天都给妻子写信,但得不到理解。林徽因觉得这就是生活,生活就应有喜怒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哀乐。 林徽因在她的客厅里认识了沈从文和萧乾,但这对师生在她去世后竟相互 反目,这是她万万想不到的。 1932 年,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结识了美国朋友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他们两 家恰巧住在同一条胡同里,费正清说: “中国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梁氏 夫妇在我们旅居中国的经历中起着重要作用。 ” 有时, 费正清夫妇一起到梁家去, 见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太太客厅”朗诵中国的古典诗词,那种抑扬顿挫、有板有 眼的腔调,直听得客人入了迷。而且,他们还能将中国的诗词和英国诗人济慈、 丁尼生或者美国诗人维切尔·林赛的作品进行比较。费正清曾和他们谈起哈佛广 场、纽约的艺术家及展品、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剑桥大学巴格斯 校园。由于费慰梅有修复拓片的爱好,因此与林徽因夫妇更有共同的语言了。 林徽因的故事二:考察发现唐代建筑 梁思成撰写的《清式营造则例》于 1932 年 3 月脱稿后,直到 1934 年才由中 国营造学社出版。林徽因除为这本书写《绪论》外,自开始至脱稿以后的数次增 删修改,以及照片的摄制及选择等,都花去了她大量的精力。梁思成在序言里写 道:至少说,她便是这书一半的着者才对。林徽因是一位古建筑学家,但她将科 学家的缜密、史学家的哲思、文艺家的激情融于一身,在这门科学上造诣很深。 那时梁思成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 所以后来梁思成常常对人 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林徽因“点”上去的。 1935 年初,南京政府决定对山东曲阜的孔庙进行修缮和养护。梁思成到曲 阜勘察孔庙,并作修葺计划。就在这时,林徽因的肺结核又复发了。医院的大夫 要求她卧床休息三年,林徽因只答应休息六个月。每天,林徽因除了睡觉外,就 进行写作。2 月,她的诗《忆》被选入杨晋豪编的《中国文艺年鉴》 ,由上海北 新书局出版。6 月 1 日,她的诗《吊玮德》发表在《文艺月刊》第 7 卷第 6 期上。 她的小说《钟绿》 、 《吉公》 ,诗《城楼上》 ,散文《纪念徐志摩去世四周年》等, 发表在《大公报·文艺副刊》 。另外她还写了诗《灵感》 ,生前没有发表,后收入 1985 年出版的《林徽因诗集》 。1936 年 5 月,林徽因觉得自己已经康复,便和梁 思成到达洛阳,会同刘敦桢和陈明达等,一起考察龙门石窟。接着又去考察了位 于洛南市南郊的关羽墓,并到开封考察了宋代的繁塔,去泰安考察了泰山脚下的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岱庙——这是历代帝王祭祀的地方。 日本人曾经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 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相信,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肯定会有 唐代的木构建筑存在。他们到图书馆去翻阅了很多材料,结果有重大的发现。在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写的《敦煌石窟图录》里,有两张唐代壁画的研究引起他们的 注意。这两张壁画描述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标明了每座寺的名字。梁思 成又在北平图书馆见到一本《清凉山(山西五台山)志》 ,里面有佛光寺的记载。 梁思成和林徽因估计这个地方由于交通不便,进香的人也不多,比较有利于古建 筑的保存。他们决定去碰碰运气。 1937 年 6 月,梁思成和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一起乘火车到太原。之后 坐汽车,到了半路改骑驮骡,往五台山进军。在险峻的山路上迂回前进,有时连 牲口也不肯向前,他们只好拉着毛驴步行。这样走了两天,才到达位于五台县城 东北 60 华里的佛光寺。只见那里的唐代木构、泥塑、石刻、壁画、墨迹,以及 寺内外的魏(或齐)唐墓塔、石雕,荟萃一处,相互依衬。这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 瑰宝。 梁思成在《寻找古建筑》一文中,详细地描述了他们在佛光寺的一些情况。 他说,他们第二天就开始了仔细的调查。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都细 看过,无论是单个或总体,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征。当他们爬进藻 井上面的黑暗空间时,在那里看到了一种屋顶架构,使用双“主椽”(借用现代 屋顶架的术语),其做法只有在唐代绘画中才有。这个“阁楼”里住着好几千只 蝙蝠, 它们聚集在脊檩上边, 这使他无法找到在上面可能写着的日期。 除此之外, 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吃蝙蝠血的臭虫。他们戴着厚厚的口罩掩盖口鼻,在黑暗和 难耐的秽气中好几个小时地测量、画图和用闪光灯照相。 在大厅里工作的第三天, 林徽因在一根梁的根部下面注意到有中国墨的很淡 的字迹。 这个发现对大家的影响犹如电击一般,没有比实际写在庙的梁上或刻在 石头上的日期更让人欢喜的东西了。 当大家忙着想办法在佛像群中搭脚手架以便 清洗梁柱和就近审视题字时,她把头尽量往后仰,从各个不同角度尽力辨识梁上 的文字。经过一番努力,林徽因认出一些隐约的人名,还带有长长的唐朝官职。 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右边的那根梁上, 当时依稀可辨的是:“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 。 ——文章来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