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复习材料A4
材料力学教案 参考教材:邱棣华 第九章强度理论 第一讲: 一、有关基本概念概述 1、有关概念 强度失效——构件因材料的破坏而丧失正常功能的现象。 强度理论——关于材料发生强度失效力学因素(或者说破坏规律)的假说(或学说) 。 在常温、静载情况下,材料失效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脆性断裂——没有明显塑性变形情况下的突然断裂。 塑性屈服——材料由于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而丧失正常工作能力的破坏 2、简单应力状态下的失效准则和强度条件(建立在试验基础之上) 单向应力状态:(轴向拉压杆及弯曲梁上下表面各点) 失效准则σmax=σu(=σs、 =σb) 强度条件σmax≤ [σ](=σu/n) 纯剪切应力状态(简单平面应力状态) :(扭转轴及横力弯曲梁中性层上各点) 失效准则τmax=τu(=τs) 强度条件τmax≤ [τ](=τs/n) 3、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失效准则和强度理论(难以用试验方法建立) 二、关于脆性断裂的强度理论(第一类强度理论) 1、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 事实依据:铸铁(或石材)拉伸时沿横截面断裂,扭转时沿与轴线约成45°倾角的螺旋 面断裂等。 理论假说:最大拉应力是引起材料破坏(断裂)的主要因素。 失效准则:σ1=σu(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 只要危险点处最大拉应力σ1达 到材料单向拉伸断裂时的拉应力σb,材料即发生断裂。) 强度条件:σ1≤ [σ](=σb/n) 适用范围:铸铁、石材、玻璃等脆性材料,当主应力σ1绝对值最大,且为拉应力。 2、第二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变强度理论(失效前材料服从胡克定律) 事实依据:砖、石等试件受压时沿纵截面断裂(断裂面垂直于最大拉应变ε 1 方向) 。 理论假说:最大拉应变是引起材料破坏(断裂)的主要因素。 失效准则:[σ1-μ(σ2+σ3)]/E=ε 1=ε1u (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危险点 处最大拉应变ε 1 达到材料单向拉伸断裂时的拉应变ε 1u=σb/E ,材料即发生断裂。) 强度条件:σ1-μ(σ2+σ3)≤ [σ](=σb/n) 适用范围:铸铁、石材、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当主应力σ3绝对值最大,且为压应力。 三、关于塑性屈服的强度理论(第二类强度理论) 1、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强度理论 事实依据:低碳钢等塑性材料单向拉伸时沿与轴线成45°倾角的斜面(切应力最大)滑 移(屈服) 、三向等值拉、压时(无切应力)则不发生屈服等。 理论假说:最大切应力是引起材料破坏(屈服)的主要因素。 失效准则:(σ1-σ3)/2=τmax=τs(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危险点处最大 切应力 τmax达到材料单向拉伸屈服时的切应力τs=σs/2 ,材料即发生屈服。) 强度条件:σ1-σ3≤ [σ](=σs/n) 适用范围:适用于拉、压屈服强度相等的金属塑性材料。 优点偏于安全,缺点忽略了中 间应力 σ2的影响。 2、第四强度理论——最大畸变能强度理论 事实依据:体积应变能对应于等值拉、压应力状态,不会造成材料屈服破坏。 理论假说:最大畸变能是引起材料破坏(屈服)的主要因素。 失效准则:(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危险点处最大畸变能密度υd,max达到 材料单向拉伸屈服时的畸变能密度υd,s,材料即发生屈服。) 1 1 2 2 2 3 2 3 1 2 d,max d,s 1 s 2 6E3E 强度条件:( [σ]=σs/n) 1 1 2 2 2 3 2 3 1 2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拉、压屈服强度相等的金属塑性材料。优点更符合试验结果。 四、关于强度条件的统一形式(相当应力) 将上述强度理论中复杂应力状态的主应力组合统一用 σr表示,称 σr为相当应力。则可 建立相当于单向拉伸时的强度条件形式: σr≤[σ] 复杂应力状态的强度理论一览表 序号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二讲: 一、摩尔强度理论介绍 事实依据:铸铁等材料单向压缩破坏时,破坏面法线与轴线夹角β45°,并非最大切应 力所在截面。库仑认为是由于摩擦力σf 的影响:τ-σf=C 达到极值。 莫尔假说: 材料在各种不同的应力状态下, 发生破坏时所有极限应力园的包络线为材料 的极限曲线。最大应力园与极限曲线相切是引起材料破坏的主要因素。 失效准则: (不论一点处应力状态如何,只要危险点处最大应力园与极限曲线相切,材 料就发生强度失效,切点对应该破坏面。) 用测定材料的单向拉伸极限应力 σtu和单向压缩 名称 最大拉应力理论 最大拉应变理论 最大切应力理论 最大畸变能理论 摩尔强度理论 相当应力 σr σr1 =σ1 σr2 =σ1-μ(σ2+σ3) σr3 =σ1-σ3 σr4 ={[(σ1-σ2)2+(σ2-σ3)2+(σ3-σ1)2]/2}1/2 σrm =σ1- ([σt]/[σc]) σ3 许用应力 [σ] σb/n σs/n [σt] 适用材料 破坏形式 脆性断裂 塑性屈服 1 tu 3 tu cu 极限应力 σcu两个极限应力园的公切线取代极限包络线,则推导出: 强度条件: 用许用应力取代上式中的极限应力,则有 1 t t c 3 适用范围:适用于拉、压强度不等的脆性材料,以压应力为主的应力状态。 优点适应性 较强(σ1=0 即对应于单向压缩强度条件,σ3=0 即对应于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若[σt]=[σc] 则对应于最大切应力强度理论) ,缺点忽略了中间应力σ2的影响。 相当应力: rm 1 t c 3 二、强度理论的应用(孙训方教材[Ⅰ]) 试验表明: 不同材料的破坏因素可能不同, 而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也可能具 有不同的破坏因素。如带有缺陷(尖锐环形深切槽)的低碳钢试样拉伸往往沿缺陷部脆性断 裂,而大理石试样如果在轴向压缩的同时, 圆柱体表面也承受均匀的径向压力 (保持径向压 力恒小于轴向压力) ,则会被压成塑性鼓腰形。 根据试验资料,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可归纳如下: ⑴上述各强度理论均仅适应于常温、静载条件下的均质、连续、各向同性材料,而在高 温、冲击、缺陷条件下则不适用。 ⑵在三轴拉伸应力状态下, 不论脆性或塑性材料, 都会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宜采用最大 拉应力(第一)强度理论。此时,对于塑性材料的许用应力[σ]值应为发生脆断时的最大主 应力 σ1除以安全系数 n。 ⑶对于脆性材料,在二轴拉伸应力状态下应采用最大拉应力(第一)强度理论,在复杂 应力状态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为拉应力和压应力情况下宜采用最大拉应变 (第二)强度理 论或者莫尔强度理论。 ⑷对于塑性材料,除三轴拉伸应力状态外, 各种复杂应力状态下都会发生屈服变形, 可 应采用最大切应力(第三)强度理论或者最大畸变能(第四)强度理论。一般来讲,第三强 度理论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第四强度理论则更为合理。 ⑸在三轴压缩应力状态下, 不论塑性或脆性材料, 都会发生塑性屈服失效, 一般应采用 最大畸变能(第四)强度理论。此时,对于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