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社会调查报告 机电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机械类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制造并提供机械设备和电气装置的部门,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装备 部” 。因为过去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都设有机械类专业, 已经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 加上传统 的机械企业这几年经济效益普遍不好,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和吸引力都有限,所以目前机械行 业的就业需求并不旺盛。但如果着眼今后,可以这样说,机械行业将焕发生机。经过数年 的改革调整,我国的机械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机械行业 逐步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将得到较大的 发展, 有专家预测, 21 世纪的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中心, 在这种形势下, 对机械的需求必将有较大的提升。行业得到发展,继而会对用人提出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的 要求,因此专家预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 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在今后 10 年内,社会对机械行业毕业 生总体需求较大,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最为紧缺。目前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 代,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懂得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机械专业人才将大受欢迎。不过目 前我国高校的一些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培养高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 需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 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 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 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 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 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 的简单组合、 拼凑。 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 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 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 的建模设计、 分析和集成方法, 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 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 的科学体系。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 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 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 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 发展 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 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 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 历史 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 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机械结构 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 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 , 有较强的 “柔性” , 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 被设计成 “自律分配系统” 。 在自律分配系统中, 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 ,可根据不 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 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 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 影响 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 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 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 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 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 ,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 有活力。仿生学 研究 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 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 物——软件” 或 “生物系统” , 而生物的特点是硬 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 不可分割。 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 目前 ,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 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 制器了。 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 “融合” , 机体、 执行机构、 传感器、 cpu 等可集成在一起, 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 部件两大类。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 数控机床、 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 cad/cam 系统等。典型的 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 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市场前景 分析 从略。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结构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我对山西企业的用人情况作了调研, 受调研的企业共有 20 家, 这些企业遍及山西各个区及其 它地区, 从收集的信息来看, 受调研的企业只是全市机电类企业的少部分, 但有在企业规模、 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数 控机床操作的仍占较多的份额,但也不见去年大需求的状况,电工用工需求明显高于去年, 对焊工的需求量在增加,而一些机加工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