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摘要】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和解 决问题,本文从联系生活体验数感、层层推进提升数感、合 作学习发展数感和拓展应用升华数感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 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 略。 【关键词】数感;生活;体验;提升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数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带领学生去感知,摸索,体验和运用。 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慢慢咀嚼体验数感;在 合作交流过程中,细细品味提升数感;在拓展应用过程中, 开拓进取升华数感;从而让学生会“数学地”思考,能够将 所学知识深化,进行综合合理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 贯通。 一、 贴近生活,体验数感 数学教学要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 发,作为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和参与交流的 机会,教师要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从教室延伸到家庭,再延伸 到社会生活,让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 物,用数学的语言去发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存在的问 题。然后教师再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 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抱 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动动小手,动动小嘴,也能体验数感。例如,在低年级 教学“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寻找生活中数数 的物体以及有时候需要数数的物体。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 举出自己手头的笔、本子、平时玩的卡片,还可以列举出家 中刚买的苹果、香蕉、西瓜等水果,以至于还可以联想到我 们平时吃的大米,黄豆。然后把这些数数问题当成是家庭作 业来布置完成,做到作业布置的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喜欢做 作业,而不是天天做几道计算题,计算倒是会了。但有时候 一不小心算错了,寻找一下原因,发现是学生缺少数感的培 养。在完成以上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只要是我 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就离不开数数。 例如,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 可以给学生天 平,让学生能够自己来称一称一元的硬币、几粒黄豆、两袋 奶粉重量、一袋糖重量,再称的过程中先不教怎么称,而是 给那些数感差一点的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经过多次的尝试 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同时让学生在身边寻找 1 克与 1 千克的物体并掂量一下,同时也让他们再寻找哪些物体分别 用“克、千克”作单位。布置学生周末跟着爸爸妈妈去逛逛 超市,心中记录一下哪个物体有多少千克,哪个物体有多少 克并拿在手中掂一掂,重一点的物体可以抱一抱,也可以同 学之间玩一玩抱一抱的游戏,并将活动延伸到课件活动或是 体育课,还可以在家中抱一袋米的重量,只要是和重量有关 的知识,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去想一想,感知一下,更好地培 养学生的数感。而不是天天就做几道 2 千克=( )克这样类 似的题。 二、层层推进,发展数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 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的培养不是通过传授而能 够让学生扎实掌握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 己去感知一下、发现一点,主动去探索一次。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教师就要研究怎么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 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体 验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良好的数感。 印象 1:部分数学教师数感缺乏,导致学生也数感缺乏。 认为学生计算不会做,主要原因是计算方法没有掌握或者是 学生自己粗心,其实不然,我们在教学六年级总复习计算阶 段,发现学生在计算上表现出明?@的数感缺乏。如计算题 8.56+7.8=9.34 或 93.4;84÷2.4=350;3.24×1.5=48.6;0.23 ÷0.1=23 等,这些错题的出现,部分老师就只专门教会学生 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们细心细心再细心,根本没有不考虑 让学生再去运用估算方法来估一估。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地让 学生在六年的小学里,从一年级就开始熏陶数感的培养,我 认为像这样的计算题,在计算的同时,就应该去用估算再估 一遍,或者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这样学生就能在数感 的培养过程中逐步掌握好计算的方法,也就能很轻松地把计 算题做对。 印象 2:层层推进,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每个学习阶段, 教师都要去渗透数感,慢慢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数感好 的学生,在做下面这题的时候能够很好地选择方法,能够快 速解答出题目。 (1) 阶梯教室有 15 排座位,每排 20 个,一共有多少 个座位? (2) 华光电影院楼下有座位 732 个,楼上有 219 个座 位,同时能容纳 100 人看电影吗? (3) 在一个能容纳 5 万人的大型体育馆里,一场足球 赛的上座率达到了 75%,大约有多少人现场看了这场足球 赛? (4)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上海市有 1673.77 万人,其中 65 周岁以上的占 11.5%。65 周岁以上的人有多 少? 教师教学生进行计算时,估算、口算,笔算、计算器都 需要进行考虑,教学并不是只有一套方法。 三、合作交流,提升数感 目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合作交流,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 到学习的全过程,还能更好地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同 时还能培养集体合作精神,每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尝试成功的 喜悦。由于同学之间的语言最容易理解,因此数感的培养也 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寻找学生的思维轨 迹,而不是将教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 的活动中经常开展合作学习。 例如,在四年级计算器内容一章中,老师直接写出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然后出示计算 123456789× 36=?;123456789×81=?出示这样的题目后,教师不应急 于讲解,而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思考为什么“老师能直接 写出结果”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小组中寻找解法, 仔细观察这几个乘法算式的特征,找出题目蕴含的规律。 又如,在开展实际测量操场的长和宽教学中,教师课前布置 让学生们讨论准备哪些测量工具,有多少种方法测量?课 上,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各有说法, 讨论得非常激烈,最终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学生直接 用卷尺测量(比较方便快捷) ,也有学生想到用许多把 1 米 长的米尺 1 米 1 米地量,甚至还有的学生想到了使用步测的 方法。测量的过程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 同时还要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最终小组中确定测量方法, 从不同角度来感知一定的长度,发展了学生的距离感,也增 进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这样的活 动开展虽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但学生们的收获颇多。 四、拓展运用,升华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位学生 来说都是重要的。数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学生后天的 数学活动过程中慢慢形成和获得的。对于一个有良好数感的 人,能够将所学知识深化,进行综合合理运用,从而达到对 知识的融会贯通。 印象 1: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部分 教师只看到眼前利益,认为数感的培养难度大,学生不能理 解,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忽视了数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