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设计全面版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设计《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是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的,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画样本 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总体分布这一统计思想方法,通过本节的 学习,应使学生感受分布的意义与作用,初步体会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初步 感受统计思维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 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小节是高中数学人教 A 版的必修三第二章的内容,其主要介绍表示样本分布的方法, 包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和茎叶图,并介绍了频率折线图与总体 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作统计图、表的操作性很强,所以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明确图、表含义 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同时让学生理解:对于一个总体的分布,我们往往从总体 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把样本数据表示成频 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的形式,能从图表上直观的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为学习本节内容在 基础知识上有了铺垫。 2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要求高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而学生已有一定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对常见的数学思想已有初步的认识和应用。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 程,使学生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 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当然在教学中也要考虑到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在学习上可能比较吃 力, 所以讲新课前可以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对某些生活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让学生对统计学产 生一定的兴趣,并且体会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基本操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利用上一 节对特定实际问题所收集的样本,模仿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给出相应实际问题 的解答。通过此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表述,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1、引导启发式、引导启发式:数学学科源于实际用于实际,而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初中已讲过,且统计学是 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堂课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 2 2、讨论探究式、讨论探究式: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 习。我打算以学习任务驱动,以问题探究与动手操作为方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通过各种 展示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且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和实验探究,学会 画图和表并理解分布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学习统计知识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时小组之间的共 同探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四、教学流程四、教学流程 1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复习初中讲过的统计相关内容,预习高中课本65 页至 70 页内容并完成学案基 本内容。 2 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老师提出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 水量标准 a,用水量不超过a 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 的部分按议价收费。如果希望大部分 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 a 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 ?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 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基本会得到以下结论: 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 a 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必须先了解全市居 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 比情况等。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情况等。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 老师老师:怎样将样本数据的信息反映出来,可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展开讨论) 基于初中的统计知识学生讨论后基本上会得到下面结论:分析样本数据用图将它们画出分析样本数据用图将它们画出 来,用图反映样本信息。来,用图反映样本信息。 老师老师:对了。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 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表格 则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 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 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 (文中加粗部分为学生回答,而且边讲边写板书,这样在导入阶段,就能与学生形成互动。 这个导语既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又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即能直奔主题,又为下面 的学习作好铺垫) 3 3、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过程。 在新课的导入中同学们已经感觉到分析样本数据可借助图或表来反映它们的信息。但是基本 步骤或怎么完成作图和表可能不太清楚。这时老师利用几分钟提一下基本感念及基本步骤: 〈一〉频率分布的概念: 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 映样本的频率分布。其一般步骤为: (1)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以课本 P65制定居民用水标准问题为例,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让学生自让学生自 己动手作图最后用投影仪展示己动手作图最后用投影仪展示)通过展示总结出频率直方图的特征: (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 (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 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 〖探究〗:同样一组数据,如果组距不同,横轴、纵轴的单位不同,得到的图和形状也会 不同。不同的形状给人以不同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影响我们对总体的判断, 分别以 0.1 和 1 为组距重新作图,然后谈谈你对图的印象?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 行,分别作出两种组距的图,然后组织同学们对所作图不同的看法进行交流……行,分别作出两种组距的图,然后组织同学们对所作图不同的看法进行交流……) 同学的基本结论:分组数的变化可以引起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结构变化;坐标系分组数的变化可以引起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结构变化;坐标系 的单位长度的变化只能引起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形状沿坐标轴方向的拉伸变化。的单位长度的变化只能引起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形状沿坐标轴方向的拉伸变化。 〈二〉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 1.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定义: 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2.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 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 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它能够精确地反映了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