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发展规划最新
种养结合发展规划种养结合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 “乡村振兴战略” 和中央、 省市委相关会议精神,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土 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扩大 有效和中高端农产品供给, 建立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 发展长效机制,结合我市近年来种养加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际, 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 x 和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落实 x 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发展理念,以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 以就地消 纳、能量循环、 综合利用为主线,建立完善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制度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制度, 推进种养业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和种养 业发展融合化,探索建立种养结合制度和种养结合场内小循环、 综合 园区中循环、县域农业发展大循环的三级农业循环机制, 推动形成农 业产业融合、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制度 体系。 二、遵循原则二、遵循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政府扶持力 度,科学规划、示范创建、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形成政府引导、市 场主体、社会联动的种养加结合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坚持生态循环、高端定位。按照生态保护优先、资源利用高效, 技术模式先进、产品定位高端的要求,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种养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按照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 的要求,探索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新制度、新模式、新手段,导入高 新科技,提升农产品品质、 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 的持续增收。 三、任务目标三、任务目标 (一)x 年全市绿色有机种植面积要保持 140 万亩以上,其中有 机达到1万亩以上。 x年全市绿色有机种植面积要保持160万亩以上, 其中有机达到 2 万亩以上。 (二)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进一步完善。到x 年,畜禽 粪污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等制度更加完善, 养殖业废弃物资源 化利用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到x 年,“以地定 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的种养结合制度初步建立。 (四)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到x 年,规模养 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 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处理 率达 75%以上;病死畜禽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五)建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制度。围绕收集、处理、终端产品 利用等关键环节,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促进畜 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探索畜禽粪污有效储存、收运、处理、综合 利用全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模式。 鼓励专业化公司、农民合作社或养殖 场成立专门机构, 扶持发展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生产有机肥、 食用菌等, 发展规模化沼气工程,积极构建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实现粪污资源高 值高效利用。 (六)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 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运”的病死畜禽无 害化处理机制。积极推广深埋法、焚烧法、化制法、发酵法等无害化 处理技术,推动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配套设施, 加快建成覆 盖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 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病死 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场)。严禁非法丢弃、转运、出售、加工病 死畜禽, 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 围绕收集、 暂存、 处理等关键环节,健全完善病死畜禽收集暂存体系, 建设专业化病死 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配备相应收集、运输、暂存和冷藏设施,以及 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促进病死畜禽实现无害化处理。 (七)探索种养结合制度。按照“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 接”要求,根据畜禽养殖规模配套相应粪污消纳土地,或根据种植需 要发展相应养殖场户。种植养殖通过流转土地一体运作、 建立合作社 联动运作、签订粪污产用合同订单运作等方式, 针对种植需要对畜禽 粪便和污水采取不同方式处理后, 直接用于农作物、 蔬菜、 果品生产, 形成农牧良性循环模式,维护畜禽健康养殖、生产高端农产品、提高 土壤肥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八)建立三级农业循环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内部应用种养 配套、清洁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实现主体小循环;在生态 循环农业示范区内,通过建设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 农牧结合模 式、集成减肥减药技术,实现园区中循环;以县区为单位,通过产业 布局优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种植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 用等,整体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区大循环,基本构建 起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体系。 四、重点工作安排四、重点工作安排 (一)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 要紧 紧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放松, 大力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一要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按 照市场需求,努力扩大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继续走“主 攻单产、改善品质、增加单产、提高效益”的路子,到x 年水稻播种 面积力争发展到 170 万亩,玉米面积减少到 100 万亩以下,大豆力 争发展到 30 万亩以上。 水稻、 玉米两大作物平均单产力争突破 1000 斤。在品种调整上,要重点发展工业饲料专用玉米、专品种水稻、高 油大豆生产。二要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大力发展城郊型蔬菜生产,不 断优化蔬菜生产品种,提高蔬菜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重点在XX、XX 区所辖乡镇、两县近郊村屯及蔬菜传统种植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 精品蔬菜生产。到 x 年力争达到 6 万亩。三要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围 绕“名、特、优、新、稀”产品,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经济作物和饲料 饲草种植,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到x 年,蔬菜等特色经济作 物力争发展到 13 万亩,建设蔬菜、烤烟、马铃薯、甜粘玉米、红小 豆 5 个万亩基地,建设花卉、中草药、食用菌、瓜果、万寿菊等5 个千亩基地。 (二)抓好农业“三减”工作。大力开展农业“三减”工作,到 x 年,全市化肥亩均用量达到 25 公斤以下,化肥利用率达到 42%; 化学除草剂用量减幅达到 2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 45%以上。一 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实现精准施肥。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实 施面积 265 万亩,覆盖率达到 80%,氮、磷、钾施用比例力争达到 1:0.5:0.5 的合理水平。 二是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 鼓励和引导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积极施用有机肥, 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全市有机肥使用 量达到 450 万立方米。三是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新建监测点 14 个, 全市病虫害监测点达到 50 个, 做到水田区及重点旱田区全覆 盖。四是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实施“换药械、降药量、减药害” 行动,提高农药利用率。积极示范推广新药剂和环保剂型,用高活性 的农药和环保助剂替代低活性农药和化学助剂。 五是加快推进病虫害 绿色防控。加大以生物药剂、专化性诱杀、趋避性防控等为主的绿色 防控措施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力度,替代化学农药。结合大型现代农 机合作社建设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