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五篇】 1.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围绕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身心进展规律,保证其实践性与实效性;坚持根据学生心理进展的特点,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生等教育原则,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尊重、理解、真诚与威严相结合,预防、矫治与进展相结合,辅导与主动参加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使幼儿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进展,提升其幸福感。 该定义有下列三层含义: 1.促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保证幼儿心理健康进展,提升其幸福感。强调家长和老师从正面对幼儿进行帮助、回应和养育。这其中包括对家长、老师等养育者心理健康的促进教育,也包括对幼儿自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要求。 2.系统 首先,幼儿心理本身自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生物学、神经系统科学、物理学、遗传学、产科学、新生儿学、儿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再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父母、老师、社区等多方面共同的工作;最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因为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进展,因此也是各国和各地区协同的工作。因为我们都把幼儿心理健康看做是把握未来的关键,是个体进展和庞大社会结构的未来。婴幼儿期是多种强大能量汇合的时期。在这个交叉点上,通过认真讨论,把生命进展进程的复杂本质进行了分类,从进化论——生物学到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结构。在我们逐渐对生命全程有更多的理解时,会对困扰我们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乐观。 3.预防和干预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该着眼于预防心理问题,如,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认识,对死亡的正确认识,以避开出现创伤性应激障碍。其次也要对幼儿心理问题及时做出推断,做到早干预、早治疗。传统观念是在幼儿问题行为出现之后才进行干预;而我们认为早期预防更加重要,从生命全程观的角度来讲,早期预防可以防患于未然。 2.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1、动机 小朋友在活动中不断产生需要和满足需要,但间或也有受挫的时候。所以,幼儿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机动冲突的简单技巧,以协调机动需要与现实的反差,保持平衡的心态。 2、自我意识 小朋友的自我意识虽不成熟、不稳定,但对其人格进展和行为适应影响很大。幼儿通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和态度,通过与同伴的比较,通过在游戏与交往中的成败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行为与情绪。自我意识不强的幼儿,对挫折、冲突缺乏预测性和处理技巧,往往造成任性执拗、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等情绪和行为障碍。所以,应该加强自我意识的培育,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3、情绪 焦虑、恐惧的情绪对小朋友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焦虑使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失败,常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恐惧会使幼儿产生剧烈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度的焦虑严重损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3.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日常生活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和行为指导而实施,也可以结合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不同方面的教育活动影响儿童,还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实施形成心理健康教育。 2、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 心理咨询师通过有效的谈话方式,提供需要的知识,增进幼儿的自我认识,并充分发挥其潜能,协助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追求自我实现,达到身心健康进展的目的。 4、家园同步教育 家庭是儿童生活初级社会化的场所。教育的一致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协调同步,才能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园同步是实施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教育的重要途径。 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进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父母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从“心”出发,守护心灵。让我们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种子,用心呵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欢乐地成长! 4.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 儿童心理健康的培育方法: 1.不要过度溺爱 对孩子的关怀要适度,不要过分关怀。过分关怀会让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变得骄傲自大。 2.要让孩子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明白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拿到想要的东西,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3.不要太亲近孩子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不能因为过于亲近孩子而剥夺了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只有与同龄孩子多相处,才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4.不要牵强孩子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孩子通过日常小事情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十分重要,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注意不要交付给孩子一些难以胜任的事情,容易打击其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 小孩子做错事情是很正常,不要动不动就打骂或斥责孩子,否则会使孩子变得自卑、胆怯,甚至激烈抵抗、斗争、离家出走等。 6.不要欺骗和恐吓孩子 父母切勿欺骗甚至恐吓孩子,这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7.不要当众批判孩子 孩子也同样有自尊心,所以不要当众批判孩子,否则会对其心理造成不小损害。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父母对待孩子要赏罚有度,忌大肆夸奖或过重惩处。孩子取得好成绩当然可以表扬,但要适可而止,防止孩子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孩子很敏感,家长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不要把生活中所受的气发在孩子头上,长此以往,孩子容易胆小、多疑,甚至自闭。 10.帮助孩子分析困境 当孩子面临困境而无法解决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寻找解决办法,再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 5.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 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儿童作为社会一份子,也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主观想法。据调查,家庭因素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1.家庭教养 (1)采纳民主式的管教,孩子容易形成独立、大胆的性格,善于与人协作和思考能力。 (2)父母的教育太严厉,常打骂孩子,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孩子,通常性格倔强、冷酷、缺乏自信心; (3)父母太溺爱孩子,孩子就会缺乏独立性,习惯依赖旁人,变得任性、自私。 (4)父母过于保护孩子,事无大小都帮孩子完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处事被动,不善于社交。 (5)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