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呼吸作用学问点总结 呼吸作用 名词: 1, 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及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 有氧呼吸: 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 其次阶段, 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 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 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其次阶段不释放能量,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 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 (苹果, 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区分和联系 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其次, 三阶段在线粒体 ② 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 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 二, 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 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 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供应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供应原料。 5, 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 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 无氧呼吸及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及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假如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假如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假如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取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 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 光反应, 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 叶绿体基粒(光反应),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实践应用: 1.内部因素: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株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 开花期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呼吸速率较低。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养分器官。 2.环境因素: (1)温度 ①规律: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下降,甚至变形失活,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活性下降,呼吸受抑制。 ②应用: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存蔬菜, 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削减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O2的浓度 ①规律: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O2 浓度为l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应用: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 水果保鲜时间。 (3)CO2浓度 ①规律: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0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②应用: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CO2:浓度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4)水含量 ①规律:在确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削减而减弱。 ②应用:在作物种子的贮存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削减有机物的消耗。 思维拓展: 1, 温室中栽培农作物提高产量的措施有两个方面,提高光合强度和降低呼吸消耗。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 氧气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 含水量等,但农业生产中最常考虑的是温度。其他几个因素不简洁限制。 2, 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5~35℃,最高温度在35~45℃。 3, 绿色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总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一般状况下,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光合作用 一, 应牢记学问点 1, 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 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 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取光谱 ⑴, 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 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取蓝紫光和红光 ②, 叶绿素b ——黄绿色——主要吸取蓝紫光和红光 ⑵, 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 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取蓝紫光 ②, 叶黄素——黄色——主要吸取蓝紫光 4,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 ⑴, 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 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 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 分别方法:纸层析法 ⑸, 层析液:20份石油醚 :2份酒精 :1份丙酮混合 ⑹, 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 滤液细线要求:细, 匀整, 直 ⑻, 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 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 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及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 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 光合作用反应式: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水的光解: ② ATP的合成: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9,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试验证明:植物能更新空气. 10, 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觉: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 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 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