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辨证与治疗
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 咳嗽证型及治疗 一 外感风寒咳嗽:咳嗽痰白而稀,兼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用杏苏散、止嗽散。 病机:风寒犯肺,肺气郁滞,宣降失职所致咳嗽。 风寒束表咳嗽有表邪未解,里热已炽,形成表有寒、里有热之寒包火证,而见咳嗽喘促,口干苦,痰黄,甚者咳引胸痛,痰色暗红,喘甚于咳者,宜用解表清热之麻杏石甘汤加味。 二 外感风热咳嗽: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兼有口渴,咽痛,身热头痛,恶风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多发于春季。用银翘散。也能以三拗汤为主方,酌加牛蒡子、蝉蜕、象贝、清半夏陈皮、胖大海等。《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方选桑菊饮加减。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咳嗽。风热上扰清空,头部气血逆乱,则头痛;风热之性主升发、疏泄,使腠理开泄而见汗出。 三 燥热伤肺咳嗽: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稠,不易咳出,兼有恶寒发热,鼻燥咽干,咳引胸痛,舌苔薄黄而干,脉细数,多发于秋季。 分析:气候干燥或过食辛燥食物,燥热之邪,耗伤津液,肺失清润,气机不利,而见干咳无痰,或痰少黄粘,甚则胸痛;燥热之邪损伤肺络,则痰中带血丝;燥热伤津,可见鼻燥,咽干或痛,舌干少津;燥热之邪客于肌表,卫气不固而见形寒,身热等表证。 病机:肺津受灼,肺气失宣。 治法:宣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此为温燥。凉燥用杏苏散,同风寒束表咳嗽。) 四 暑湿咳嗽:咳嗽,痰多而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口渴不多饮,心烦面赤,溲短而黄,舌苔薄黄质红,脉濡数。若暑多于湿,则咳声清高,身热面赤,心烦,舌红,脉数。 分析:暑湿咳嗽,必在长夏暑令发病。暑湿犯肺,壅塞肺气而咳嗽;湿邪伤脾,脾失健运而生痰,故见痰多,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重而痰黄粘;暑湿伤表,可见身体重着,汗多而身热不解,头胀,咽痛等;热伤津液而口渴,但湿蕴在里,故有时渴不多饮。 治法:清暑宣肺,化湿和脾,方选三物香薷饮合小半夏加茯苓汤。若咳声清高,无痰或痰少者,以伤于暑邪为主,湿邪较轻,治以清解暑热,方选清络饮加味。 凡治外感咳嗽,初起不宜降气镇咳,以免邪郁滋变。又因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药以轻灵为贵。凡外感咳嗽重在驱邪,但也有体虚邪实,应当兼顾。内伤咳嗽同样有虚有实,不可一派滋补。——《中医临证备要》 治疗要点(中医内科学):(一)外感咳嗽,治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邪去则正安,一般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润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碍邪外出,闭门留寇,使咳嗽缠绵难愈,痰粘难出。 (二)内伤咳嗽治以调理脏腑为主,如健脾、清热、养肺、补肾等;肝火痰湿犯肺之内伤咳嗽,常为虚中夹湿之证,应标本兼治。 (三)勿见咳止咳,当治病求本。不可骤用乌梅、诃子、五味子、罂粟壳、款冬花等燥涩之品。 五 肺燥咳嗽:症见干咳无痰,咳引胸痛,声音嘶哑,鼻燥咽干,舌质红,苔薄而干,脉细略数。 治法:清热润燥,生津止咳。方选清燥救肺汤。 六 痰湿犯肺咳嗽:咳嗽多痰,痰白而粘,兼有胸闷脘痞,纳少便溏,苔白腻,脉濡滑。《中医临证备要》:湿痰咳嗽,痰多易出,胸闷,食少,呕恶,舌苔白腻,用二陈汤。 病机: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选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七 痰饮咳嗽:患者以老年人为多,每发于秋季骤凉,随着冬季严寒加剧,至春夏逐渐平静。发时气喘,喜高枕而卧,咯痰爽利则觉轻快。痰多稀薄色白,兼夹泡沫。轻者由于脾阳虚弱,重者肾阳亦虚,因而水湿不化,凝聚成饮,上渍于肺,则为咳喘。 治法:与一般咳嗽根本不同。宜温药和之,轻则治脾,用苓桂术甘汤;重则治肾,用金匮肾气丸;痰多和咳喘繁剧时,也可结合苓桂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等。痰饮咳嗽的形成,主要由于本身阳虚,故不易根治,而且必须分别标本缓急。比如风寒引发者,可用小青龙汤散寒化饮。或喘逆头汗,有浮阳外越现象,可用黑锡丹破沉寒回阳气,但均不宜常用久服。 八 脾虚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面白微肿,少气体倦,怕冷,脘部闷胀,食欲不振,口淡,舌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方选六君子汤加减。 九 肝火犯肺咳嗽:其症状特点为肝气郁结之表现与肺气上逆之症状,以及气郁痰结之表现互见。咳嗽气逆,痰稠难咯,兼有面红咽干,咳引胸胁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中医内科学》:肝火上炎,灼伤肺阴,则可出现痰出不爽,咽喉干燥,胸胁胀满等症,称为“木火刑金”。《中医临证备要》:肝火咳嗽,咯吐黄痰,胸胁满闷掣痛,口苦咽干,用清气化痰丸加青黛。 病机:肝火犯肺,肺失清肃。肝与肺以经络相联,肝经循行,“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灵枢 经脉》)多因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旺侮肺,肺气上逆而致。 治法:舒肝解郁、行气化痰。方选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若郁而化火,口苦痰黄,舌红,脉弦而数,宜清肝泻火,润肺化痰,方选清金化痰汤合黛蛤散。 十 肺热咳嗽:咳而气喘,痰黄稠,甚或痰中带血,口鼻气热,口苦咽干,或觉咽痛,或胸痛胸闷,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肺化痰。方选泻白散加味。 十一 肺阴虚咳嗽: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或咯血,兼有咽喉干燥、潮热,盗汗,舌干而光,脉象细数。 病机:肺阴不足,虚火妄动、煎津成痰,痰热内阻,肺失清肃。多因素体阴虚火旺,或痰热内阻,或热病之后肺阴耗伤,肺失清肃而咳嗽。 治法:养阴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若阴虚火旺,痰中带血丝者,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选百合固金汤。 十二 肺气虚咳嗽:咳嗽气短,痰多清稀,兼有面色(白光)白,乏力自汗,易患感冒,舌淡白,脉虚弱。 病机:肺气虚弱,肃降失职。多因素体阳气不足,肺气虚弱,或寒饮内停,损伤肺气,致肺的肃降功能失职,遂成咳嗽。 治法:补肺益气,方选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十三 肺肾两虚咳嗽:咳嗽气促,咯痰不爽,动则气促加剧,兼有咽喉涩痛,头晕,耳鸣,腰酸,舌红而光,脉细数。 病机:肺肾两虚,呼吸失司,纳气无权,故咳嗽气促。 十四 肾虚咳嗽:由于阴亏虚火上炎,痰中带血,内热咽干,脉象细数,用百合固金汤。由于阳虚水泛为痰的,痰带咸味,形寒气短,脉沉细弱,用金匮肾气丸。——《中医临证备要》。 十五 肾阳虚咳嗽:痰清稀呈泡沫状,咳甚则遗尿,气短,劳累则加重,面白微肿,或肢体浮肿,腰酸恶寒,苔白质淡,脉沉细。 分析:多因素体阳虚或年老体弱,咳久不止,病及于肾而致。肾主骨、藏精而纳气,肾阳虚则纳气无力,故多咳而兼喘,或常先喘而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甚则感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劳累后则诸症加重;肾主水,肾阳虚则水湿上泛为痰,而痰有咸味。肾司二便,肾气不固,故咳甚则遗尿。治以温补肾阳,方选肾气丸加五味子、补骨脂等。若咳喘甚,痰多味咸者当补肾化痰,方选金水六君煎。 肺痿咳嗽:咳嗽,咯吐浊唾涎沫,行动气短,形体消瘦,舌红,脉虚数。治宜清养,略佐化痰,用麦门冬汤。 病机:热伤津液,肺失濡润,故咳嗽,吐涎沫。 肺痈:咯吐脓痰腥臭,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