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高消费现象带来的影响和策略
当前中学生高消费现象带来的影响和策略 随着各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民众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消费过度现象,特别是部分中学生的超额消费,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当下中学生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来源,用的绝大部分是父母的收入,在劳动技能 还未真正掌握、还未收获劳动报酬前就大肆消费,养成严重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劣依赖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当不利。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中学生群体的消费教育,倡导科学、合理、健康和节约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中学生高消费三大现象 近几年,由于家庭教育支出持续攀升,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一路高涨涨,并且逐年增加,这无疑成了城镇居民尤其是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沉重负担。但是,尽管如此,中学生们在衣、食、行等方面的消费要求仍然不少,比成人的支出毫不逊色,且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对此,提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城镇中学生的过度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零食不断、搭伴用餐。可以这么说,吃零食是当今中学生的一特点,他们喜欢吃一些流行的新、奇、特的食品,但他们并不真正知道这些食品其实并无营养,甚至是的“垃圾”食品,但由于广告打得到位,他们就争先恐后的购买,还以先试为荣。另外,喜欢几个同学吆五喝六地一起吃饭,他们觉得热闹又时尚;有些中学生效仿成年人喝着啤酒和高档饮料,边喝边侃。 2、 通信工具随身带。现今中学生移动通信工具使用率逐年增高,尽管大多数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上课质量,不允许学生带通信工具到学校,但很多学生还是悄悄地怀揣手机入校叫外卖、刷视频。 三、追求时尚、崇尚品牌。为赶崇尚时髦,很多中学生喜欢穿品牌服装和鞋子,有些学生甚至还抹上口红、染上指甲,说什么这时出门在外,打扮就是对别人的尊重。要不是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他们的衣着消费还会更高,支出会更大。可见,部分中学生高消费的出发点在于仿效富裕人群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是否拥有某些物品成为他们显示自己的标志。其实中学生只要穿着整洁、注意卫生、注重文明礼仪就足够好了。 造成原因 目前社会上部分中学生出现的高消费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家庭收入稳步提高,为中学生高消费提供了条件。近几年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家庭条件日渐宽裕,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的进步,居民的整体消费观念也在改变,对家中“小祖宗”的要求当然是有求必应,甚至过度溺爱。许多家长主动购买和孩子要求接近的物品,想让他们也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更为富足的生活。加上中学生活动量大、爱惜度差,他们的消费品易损坏等特点,以及普遍更趋向于选择高档的消费品的心理,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学生们购买服装的经济来源,有的学生是父母主动给的;有的学生是自己向父母要的;还有部分学生是使用自己平时积攒的压岁钱和零花钱购买的。 二、中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中学生自身思想的偏差、攀比心理强、猎奇心理、摆阔心理、和享乐心理,是导致中学生过度消费的主要原因。他们在一起探讨学业、交流时事的时间反而变少了,谈论明星、流行歌曲和时尚品牌服装的时间多,不久前某高等电影学院报名门槛被挤爆就是一个典型的反映。有些学生还有自己积攒的小“金库”,可以购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三、消费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社会和学校对正确的消费宣传和教育重视不够,远未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一些中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片面追求时髦和时尚,寻求刺激,唯我独尊,有些中学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知识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扮“酷”扮靓,超前享受。此外,一些垃圾影视以及促销活动的推波助澜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正确引导策略 一、加强他们的消费道德教育。要把消费道德纳入校园精神文明总体建设中,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人格,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要运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杜绝追求分数,注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重点塑造成为富有爱心、具有理想、各方面平衡发展的人,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消费意识教育。网络时代信息源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选择性增强,特别是各种购买平台、直播平台和各种信息渠道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又表现为内隐性,学生接触、认可、吸收什么都容易表现出现。对此,社会和学校都应倡导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当知资源来之不易,提倡适度消费、杜绝浪费,积极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增强他们真、善、美的理念意识。同时要及时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动态,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 3、家校教育同步推进。培育孩子不但要重视学校教育,更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场所,家长要把握孩子不同的心理变化,有效地与他们沟通,让孩子在一个民主的、健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同时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意识和习惯,构筑起家校良性互动的教育桥梁,以促进中学生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