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古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 其发展的科学,旨在探索生命起源、发展及其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确定地层的顺序、时代,了解地壳发展的历史,推断地史时期水陆 分布、气候变迁和沉积矿产形成与分布的规律。 研究范围包括各 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遗迹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 地质记录。 具体研究内容分2个方面:①生物学方面,研究生物 体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对环 境的适应,乃至生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等;②地质学方面,研究 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物的兴衰与迁移、古生物地理、古生 物与能源和矿产资源等。 从古生物学发展历史看,目前主要朝着 2个方向发展:描述古生物学方向,主要研究古生物化石的形态 特征、分类位置及其时代分布和生态特征;理论古生物学方向,主 要研究古生物的起源、进化方式、进化速率和进化机制等。 中国是拥有地质历史时期最为完整的地层和古生物记录的 地区之一,沉积类型多样,化石资源丰富,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条 件优势。 中国是当今国际古生物学研究最关键和最具潜力的地 区,世界上许多重要古生物学的理论探究和全球重大地学问题的 解决,都有赖于中国古生物资料的发现和研究。 1) 元古代生物演化。 地球早期生命的研究在中国具有很好 的发展前景,中国华北地台具有跨越古太古代和早、中元古代连 续沉积岩层,在探讨真核生物的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真核生物的 早期辐射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中国扬子地台和新疆等地广泛发 育了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末变质的沉积岩石并保存了丰富的化 石资源,一些特殊埋藏的化石生物群,如瓮安生物群、庙河生物 群、蓝田植物群和高家山动物群等,是地球上真核生物多细胞化 和早期适应辐射的见证。珍稀化石是人类认识地球上生物进化最 直观的证据,因此,应重视挖掘和研究生物进化关键环节的化石 类群,应用Micro-CT、TEM、软X-ray、GC-IRMS等物理学方法 进行化石分析,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评估环境因素的影响,以深入 探索真核生物起源、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辐射、早期生态系统的 演化、生物和环境的协调演化等。 2) 寒武纪大爆发。 在生命历史中,几乎所有动物基本门类在 寒武纪早期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起源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之 为“寒武纪大爆发”。动物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的过程和发生机制 被列为当今自然科学十大谜题之一。 从目前的国际研究态势看, 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涉及分子和基因、发育生物学、生物系统学、古 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学科,须多学科交叉,将生物演化作为地球系 统演化的一个子系统,开展全球性的综合研究;应依赖中国寒武 纪大爆发前后独特的地层和古生物的材料优势,继续加强这一时 期化石的系统发掘,采取新的技术和方法开展系统的化石分类和 系统学研究,揭示不同动物类群的祖先类型、起源时间、早期演化 的具体过程,并结合现代系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开展关键演化 过程的理论模型研究;鉴于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早期全球年代地 层标准缺失,建立可靠且精确的全球年代标准是寻找这一地质时 期环境和生命演化相互关系正确答案的当务之急;在高精度年代 地层框架下,通过系统的化石分类修订,开展各类化石的地层延 续时限的研究, 建立和完善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全球化石数据库, 论证寒武纪大爆发过程是否存在阶段性辐射和灭绝事件;开展动 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环境背景研究, 将寒武纪大爆发与前寒武 纪-寒武纪转换时期岩石圈运动、古地理变迁、气候变化、海水成 分演化及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全球性异常事件等联系起来,探 讨这一时期大气、海洋、生物、岩石圈演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在4.88亿~4.44亿年的奥陶纪期间, 海洋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自地球生命形成以来的最大的一次爆发 式增加。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对地球海洋生命系统的形成发展意义 重大,其研究是国际奥陶系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全面准确地揭示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的实质及其来龙去脉,应重视全球奥陶纪 地层的详细发掘及深入研究, 统计分析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变,全 面揭示生命过程的真实面貌;考察寒武纪末、奥陶纪初海洋生物 多样性及其演变,以研究寒武纪演化动物群与古生代演化动物群 的衔接;考察奥陶纪末大灭绝和志留纪初复苏与再次辐射,以探 索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对古生代演化动物群起源与早期演化的意 义;应重视高分辨率地识别地球环境及其演变,并在统一的时间 框架内,将生物多样性的演变与环境的演变对应起来深层次探讨 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变。进一步研究中,需要更多地方性、区域性 的高分辨率的实例研究,也需要在4亿多年前的全球大背景下探 索总体演变规律;需要分门别类地揭示各自的演变过程,更需要 将多门类的信息进行综合,探讨可能存在的宏观规律;需要深入 研究生物本身的演变过程、系统发育规律,也需要利用多学科交 叉综合的方法揭示其与环境背景之间的联系。 4) 生物大灭绝与复苏。 生物大灭绝和复苏这一重大科学问 题,主要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和当今地球生物圈所发生的急剧性生 物多样性变化事件,包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地球生物多样性 或某一种重要生物门类发生大规模灭绝,以及生物遭受大灭绝以 后又如何新生等。较之国外相关研究,中国在自然条件、精确的系 统古生物研究、高分辨率生物地层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与 其他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方面相对薄弱。未来几年应利用独特的 自然条件优势,围绕着生命起源与演化这一永恒主题,剖析关键 时期生物大灭绝的模式、规模、速度及其后的复苏与当时全球环 境变化的关系,重点在显生宙关键时期重要类群的起源、演化和 环境背景这一重要方向开展工作。应充分体现化石在决定地层时 代中的作用,加强真正反映中国化石记录的数据库建设;在重视 海洋生态系统和海相剖面研究的同时,加强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 与重建研究;重视对新元古代末、泥盆纪晚期、二叠纪前乐平世等 不同关键时段生物灭绝事件的对比研究, 加强大灭绝后的复苏、 生物稳定期与波动期的转变及其机制、 与海平面大规模升降、联 合古大陆的形成和分解、冰期-间冰期的转换、大气和海洋物化 性质改变时的响应机制的协同演化等研究。 5) 古生态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地理学(简称“三古”)。 “三 古”研究的对象是地质历史时期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及其沉积围 岩,从中提炼出有关古代生物生存环境及其演化过程的信息,从而 解释古代生物的生活方式、生存条件及生境系统变化,阐明古代生 学术聚焦(Focus) 120科技导报2010,28(16) 物与生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恢复地质时期的生态系统。 “三古”总体的发展方向是高分辨率、定量化,从传统的古生物分支 学科向地球生态系统科学发展,强调与沉积学、大地构造学、地球生 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学科的交叉与合作。未来应充分发 挥中国的地层古生物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各门类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和地层数据库的建设,推广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的综合定 量化研究,加强地球系统科学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以对 古环境、古生态的演化提出新的理论和认识。 6) 生物地层学与年代地层系统。 生物地层学是运用生物进 化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来研究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