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50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50例 1[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 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 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 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 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 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 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 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 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 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 ,把 “急躁”写成“急燥” ,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 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 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 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 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 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 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 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 “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 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 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 同时, “漏一补十” “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 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 库,造学校,铺路” ;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请问小方和 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50例 2 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 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7]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 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 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 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 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 “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 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 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 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 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 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 反映。 [案例8]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 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 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 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 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 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 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 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 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9]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 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 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 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 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 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 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 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 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50例 3 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 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10]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 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 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 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 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