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doc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输穴学总结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 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 阳,再次为少阳。 4、十二经脉着,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5、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 6、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 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7、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肺经与大肠经 食指;心经与小肠经 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 无名指; 胃经与脾经 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 足小趾; 8、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 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9、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 10、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 。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 头 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 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 “六合” 。 1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 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 。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 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 12、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 13、十二皮部 六经皮部名称 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 少阴——枢懦;厥阴——害肩。 14、 《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5、经络的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调整阴阳,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6、 《医学入门》: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17、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18、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为“经穴” ,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 ,还有按压 痛点取穴的称“阿是穴” 。 19、经穴都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共361 个穴位(依据是李学川的《针灸逢源》 ) 。 20、奇穴,一有具体的名称和位置,但未归入十四经中,举例 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 21、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 22、 《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 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23、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 之。 24、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 远道作用 整体作用。 25、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 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 “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 经络总论—表 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 脉名 循行分布概况 功能 任脉 腹、胸、颏下正中 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 海” 督脉 腰、背、头面正中 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 海” 带脉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冲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 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 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或“血海” 阴维脉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 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 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 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 内眦与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 内眦与阴跷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注:按肺—心—心包—脾—肝—肾(解剖结构从上到下,加表里经。下同。 )下划线为原穴。 十五络穴歌肺络列缺大偏历;心络通里小支正;心包内关焦外关; 脾络公孙胃丰隆;肝络蠡沟胆光明;膀胱飞扬肾大钟; 脾之大络为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 歌诀: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焦募石门包膻中,胃募中脘脾章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膀胱中极肾京门。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及归经(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歌诀: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筋会阳陵脉太渊,骨会大杼髓绝骨。 十六经脉郄穴 歌诀:肺郄孔最大温溜,心包郄门焦会宗,心郄阴郄小养老,脾郄地机胃梁丘; 胆郄外丘肝中都;膀胱金门肾水泉;阴蹻交信阳跗阳,阳维阳交阴筑宾。 下合穴及归经表 歌诀: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是委阳。 穴位总结: 一、头面颈项部: 1、垂直于瞳孔:(1)瞳孔直上:鱼腰(经外奇穴,眉中) 、阳白(胆经,眉上 1 寸) 、头临泣(胆经,入前发 际 0.5 寸) (2)瞳孔直下:(承泣(胃经,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胃经,眶下孔) 、巨髎(胃经,平鼻翼 下缘) 、地仓(胃经,口角外侧) 2、平喉结:人迎(胃经,胸锁乳突肌前缘) 、扶突(大肠经,胸锁乳突肌前后缘) 、 天窗(小肠经,胸锁乳突肌后缘) 3、耳前穴位:耳门(三焦经,耳屏上切迹的前方) 、听宫(小肠经,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 听会(胆经,耳屏切迹的前方) 、上关(胆经,颧弓的上缘) 、下关(胃经,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 二、胸背腰腹部: 1、垂直于乳头(正中旁开 4 寸):①胃经穴:缺盆(锁骨上窝) 、气户(锁骨中点) 、库房(1 肋) 、屋翳(2 肋) 、膺窗(3 肋) 、乳中(4 肋) 、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