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重点.doc
神经病学概论 1.颞叶功能及其障碍: 上回后部损伤:感觉性失语 中回后部损伤:命名障碍 广泛或双叶损伤:精神症状,多为人格改变 沟回损伤:幻嗅、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 海马回损伤:癫痫 2.去大脑僵直: 一种伸肌紧张性亢进,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中脑水平切断 脑干后,来自红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响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的活动降低,导致伸 肌反射亢进。 3.脊髓休克: 损伤横断面一下肌张力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膀胱内尿充盈、 直肠内粪积聚。 4.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的主要鉴别点:病理征。 5.皮质损伤:对策偏瘫 内囊损伤:三偏,偏瘫、偏盲、偏深感觉障碍 脑干损伤:交叉瘫, “面同软,肢对硬” 6.脊髓损伤: 颈膨大以上:四肢硬瘫 颈膨大:上肢软瘫;下肢硬瘫 胸髓:下肢硬瘫 腰膨大:下肢软瘫 7.锥体外系损伤: 不自主运动(癫痫或舞蹈) 、姿势步态障碍(慌张步态) 锥体外系肌张力增强:帕金森:铅管样(齿轮样)强直、慌张步态 8.小脑损害: 同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Romberg 征阳性、僵尸步。 指鼻试验、轮替动作、跟膝胫实验阳性。 9.感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 感受器:位于皮肤内。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 后根进入脊髓后角。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其纤维斜升 1~2 个脊髓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 上行为脊髓丘脑束,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腹后核。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其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深感觉: 感受器:位于肌、腱、关节、皮肤内。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 后根进入脊髓后索上行为薄束和楔束,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其纤维交叉后组成内侧丘系,终于背侧 丘脑腹后核。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其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10.感觉障碍定位: 周围神经:手套或袜套感 后跟:阶段性带状感觉障碍 脑干:延髓外侧:交叉性感觉障碍(同深对浅) ;脑桥和中脑:对侧偏深感觉障碍和面部感 觉障碍 内囊:对侧偏深感觉障碍 皮质: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障碍,复合型感觉障碍。 髓内病变(脊髓空洞症):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半切症:同延髓:交叉性感觉障碍,同深对浅 11.视相关神经损伤: 视神经:患侧视野全盲 视交叉:双颞侧偏盲 视束、视辐射、内囊: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动眼神经: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上斜肌麻痹、眼球向外下方运动障碍 外展神经:外直肌麻痹、眼球向外转动障碍、呈内斜视 12.舌咽神经损伤: 舌后 1/3 味觉丧失、咽部感觉减退、咽反射丧失、饮水呛咳 13.面神经: 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 14.概念: 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即可引起强烈反应 感觉过度:刺激后经一潜伏期感到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 感觉倒错:对刺激产生错误反应,如将痛觉误认为触觉,温觉误认为冷觉,非痛性刺激而 诱发出疼痛感觉等。 内感性不适( 体感异常):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 觉,且往往难以表达。如感到体内有牵拉、挤压、撕扯、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 等特殊感觉。其特点是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感觉抑制:抑制性感觉障碍 放射性痛: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病变刺激时,疼痛不仅发生于刺激局部,且可扩展 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 牵涉痛:指有内脏病变时出现在相应体表区域的疼痛 扩散性痛:一个神经分支的疼痛扩散到另一神经的分支区 周围神经病: 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面瘫) 病因(未明):寒冷刺激、病毒感染、非化脓性炎症→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中→营 养缺乏、神经变性→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 症状: 发病突然、常晨起洗漱时发现嘴角漏水 面部呆板、麻木、松弛 食物停留在患侧齿颊间 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体征:多为单侧 患侧额纹变浅 患侧眼裂变大、眼睛闭合不良、露睛流泪 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下垂、张口时口角向键侧偏斜 患侧蹙额、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 面部软瘫,无肢体瘫痪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解剖:三叉神经下颌支含感觉和运动两部分 表现: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疼痛性质多样、突发突止、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无感觉运 动障碍 扳机点 无神经定位体征:如角膜反射 诊断: 40 岁以上女性 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发作性短暂性剧痛 口周多有“扳机点” 治疗:卡马西平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旧名- 格林巴利综合症;新名-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表: 首要:急性或亚急性四肢对称性无力(双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可危及呼吸肌,迟缓 性瘫痪) 四肢手套袜套性感觉缺失 脑神经损害:腓肠肌压痛 自主神经症状:发汗异常 深发射减弱或消失 脑脊液检查:压力、颜色、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 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增高、细胞正常) 总结: 病前数周有感染史,急性/ 亚急性起病 双下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 感觉异常、颅神经受损 CSF 常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治疗:血浆交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脊髓病变: 1.脊髓压迫症: 病因: 肿瘤(最常见):神经胶质瘤(髓内) ;神经鞘瘤(髓外硬膜内) ;转移瘤(硬膜外) 分类: 急性压迫: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害(运动、感觉、自主神经) ,伴脊髓休克 慢性压迫:刺激期(跟痛期) ;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半切症) ;完全受压期(脊髓横贯性 损害) 感觉障碍特点:脊丘束排列:外→内:S-L-T-C 髓内病变:痛温觉障碍,由上到下,S3-S5 最后受累(马鞍回避) 髓外病变:痛温觉障碍,由下到上 后索受压:同侧病变区水平一下深感觉障碍 横贯性损害:病变区一下感觉全波缺失 髓外 髓内 浅感觉障碍顺序 由下到上 由上到下、马鞍回避 特征性表现 半切综合征 感觉分离 根痛 早期剧烈根痛 少见 脊髓碘剂造影 杯口状 梭形膨大 MRI 髓外肿块、脊髓移位 脊髓呈梭形膨大 治疗:手术2.急性脊髓炎:各种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运动、感觉、 自主) 特征:病前感染史或预防接种史;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尿便障碍 检查:脑脊液检查(确诊):脑压、糖和氯化物正常;淋巴细胞轻度升高;蛋白轻度升高 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 颅脑损伤: 1.头皮损伤: 皮下血肿:体积小,易吸收 帽状腱膜下血肿:波动感,严格消毒,分次抽吸,加压包扎,服用抗生素 骨膜下血肿:局限,张力大,不能加压包扎(易脑疝) 头皮裂伤:清创缝合时限 24h 2.颅骨骨折: 线性骨折:颅盖部最易发生,可至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 凹陷性骨折:手术指证:中线明显移位(>0.5cm) ,脑功能损伤,凹陷度成人>1cm、儿 童大于 0.5cm,开放性骨折,静脉窦处骨折 颅底骨折:颅前窝骨折:熊猫眼征(眼眶发青) ,鼻漏,嗅、视神经易受损;颅中窝骨折: 耳漏,听、面神经易受损;颅后窝骨折:乳突部皮下淤血(Battle 征) 。CT 确诊。 处理:清创止血,禁止堵塞,冲洗,经耳鼻给药,腰穿,防脑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