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皮肤病(ppt演示文稿).ppt
感染性皮肤病 同济医院 皮肤科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n 定义:球菌性皮肤病主要是由葡萄球菌 、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简 称脓皮病。常见的脓皮病有:脓疱疮、 深脓疱疮、毛囊炎、疖、痈、丹毒以及 蜂窝织炎等。 n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人类皮肤及粘膜等 处广泛存在。球菌感染性皮肤病—脓疱疮 n 病原菌: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或 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 n 临床分型:寻常型、大疱型、新生儿型 和深脓疱疮。 n 皮疹特点:初起为红斑或丘疹,迅速变 为水疱或脓疱;或于红斑上产生浅在性 大疱,疱破后,靡烂,渗出,及蜡黄色 或黄色痂,周围有红晕。脓疱疮球菌感染性皮肤病—脓疱疮 n 部位:鼻孔、口周、耳旁、头、手和前 臂等暴露部位。 n 季节:多见于夏秋季。 n 年龄:多见于儿童。 n 自觉症状:稍痒,有时有痛感。 n 全身症状:一般无。病损泛发时可有发 热,甚至并发丹毒,淋巴管炎。球菌感染性皮肤病—毛囊炎 n 病原菌:金黄色或白 色葡萄球菌 n 皮疹特点:与毛囊一 致的米粒至绿豆大的 红丘疹,中央渐成脓 疱,中央贯穿毛发, 周围有红晕。球菌感染性皮肤病—毛囊炎 n 部位:多发于被毛处,如头皮、面部 、外阴以及四肢。 n 季节:与季节有关。 n 年龄:儿童及成年人。 n 自觉症状:痒,有时有痛感。 n 全身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疖 n 皮疹特点:圆锥形 毛囊性炎性丘疹,基 底明显炎性浸润→坚 硬结节→中央形成脓 点,可自行化脓破溃 ,流出黄绿色粘稠液 ,愈后结疤。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疖 n 部位:头、面、颈部、臀部。 n 病原菌:金黄色或白色葡萄球菌。 n 季节:多发于夏季,秋初。 n 年龄:多见于儿童及产妇。 n 自觉症状:痛。 n 全身症状:数目不多,局部淋巴结肿大 ,往往有发热。球菌感染性皮肤病—丹毒 n 定义:系由A 组β 型 溶血链球菌引起的 真皮炎症。 n 全身症状:畏寒、 发热、体温38℃~40 ℃。 n 局部:红、肿、热 、痛。有时可出现 水疱。球菌感染性皮肤病—丹毒 n 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n 血白细胞可升高。 n 治疗:首选青霉素80万,肌注,每日 二次,10~14 天。 n 局部治疗:外用鱼石脂或溶液湿敷。球菌感染性皮肤病—治疗 n 局部治疗:1、消毒液如0.1% 利凡诺液、 1:8000PP 粉、3% 硼酸溶液或0.1% 黄连 素溶液外洗,每天2~3 次洗除脓疱及脓痂 。2、洗涤后外用百多邦、红霉素软膏, 10% 鱼石脂等。 n 全身治疗:有全身症状或淋巴结肿大者 ,可用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或其它抗生 素。球菌感染性皮肤病—治疗 n 预防:注意健康,勤洗澡,勤剪指甲 ,勤换衣服;夏季扑粉剂,保持皮肤 干燥;对有瘙痒性皮肤病的患者应当 重视,给予止痒剂,减少搔抓及摩擦 ;儿童团体中之患者应隔离。病毒性皮肤病 n 概念:病毒性皮肤病是指由病毒感染所 致的皮肤和粘膜的病变。直接引起皮损 。间接引起变态反应性发疹。 n 病毒定义:①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小但危 害最大的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病原微生物 。②是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③缺乏完 整的酶系统。④蛋白质外壳包裹着DNA 或RNA 。病毒性皮肤病 n 皮肤病毒分类:①根据核酸的化学成分 可分成DNA 和RNA 两大类病毒。引起 皮肤病毒性疾病最主要的是DNA 病毒 。②依据临床特点可分为三型:新生物 型(皮损呈疣状);疱疹型(以水疱为 主);红斑发疹型(以红斑为主)。病毒性皮肤病 n 病毒感染的途径:直接接种:如疣;系统感染:如麻疹、风疹;潜伏病毒活化后引起局部皮肤病 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性皮肤病—疣 n 定义:疣是由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表 皮新生物,共有四型,即寻常疣、扁 平疣、跖疣及尖锐湿疣。 n 临床表现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 n 好发部位:头面部、手背及手指。 n 皮损特点:米粒至豌豆大的角质增生 性突起,表面粗糙不平如刺状,皮色 或灰黄色。 n 治疗:电灼、冷冻、推除、局部腐蚀 、线扎和微波治疗。寻常疣寻常疣病毒性皮肤病—跖疣 n 好发部位:足底受压 处。 n 皮损特点:乳头状角 质增生因受压形成与 皮面平的扁平光滑丘 疹。 n 治疗:电灼、冷冻。病毒性皮肤病—扁平疣 n 好发部位:面部、手 背及前臂。 n 皮损特点:针头至绿 豆大小坚实的扁平丘 疹,淡褐色或皮色。 同形反应现象( Koebner )。 n 治疗:局部腐蚀、冷 冻、去疣方等。病毒性皮肤病—传染性软疣 n 病因:痘病毒 n 好发部位:任何部位。多见儿童和青年 。 n 皮损特点:米粒至豌豆大的半球形隆起 ,中央有脐窝,蜡状光泽,可挤出白色 物(软疣小体)。 n 治疗:挤压法、碳酸或三氯醋酸腐蚀。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 n 病因: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n 发病机制:①初次感染—水痘—潜伏于脊髓后根 神经元中。②再次感染—带状疱疹、神经痛。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 n 临床特点: ⒈起病突然,先有神经痛或轻度全身症状 。 ⒉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以肋间神经和三 叉神经多见。 ⒊损害为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群集性丘疱疹 或绿豆大水疱,排列成带状,各群水疱 之间皮肤正常,偶有出血或坏死。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 n 临床特点: ⒋患处皮肤敏感异常,伴灼热及神经痛 。局部淋巴结肿大。 ⒌病程2~4周左右,预后一般不复发。 老年患者可后遗神经痛。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 临床类型 顿挫型↑ 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 眼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 ↓ ↓ (侵犯面及听神经) ↓ (Ramsey-Hunt 综合征)↓三叉神经眶上支,并可累及角膜和眼球 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 n 治疗 n 本病有自限性,治疗原则是止痛,抗病 毒,消炎,缩短病程及保护局部预防继 发感染。 n 1、止痛剂:野木瓜片、消炎痛、安乃近 、芬必得、扶他林,得里多、卡马西平 。 n 2、抗病毒药:阿糖腺苷5mg/kg/d v× 10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 n 2、无环鸟苷:是一种病毒抑制剂能选 择性抑制病毒的DNA 聚合酶,对宿主的 细胞毒性甚低。早期用药可减少新损害 形成减轻急性疼痛,制止病毒的播散和 减少内脏并发症,但对后遗神经痛无效 。 n 3 、免疫制剂:干扰素、胎盘病种球蛋 白、新鲜血浆。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 n 4、 激素:合理的口服皮质H 可抑制炎 症过程和减轻背根神经节的炎症后纤 维化。在急性期用药可减少后遗神经 痛的发病率,但有可能使疾病播散。 在免疫反应差的病人不能用。尽可能 在起病7日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