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绿化条例.doc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 (2013 年 11 月 27 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2014 年 1 月 9 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彰显山水园林特色,根据国 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城市公园、古树名木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包括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应当加强对本辖区 内城市绿化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绿化建设 和养护,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促进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协调增长, 保障城市绿化均衡发展。 第四条市园林主管部门和市林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市绿化主管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 定的职权范围,负责本市城市绿化工作。 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 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对损害城市绿化的行为进行查处。其他有关部门 按照规定的职责做好城市绿化相关工作。 第五条城市绿化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优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注重生 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协调。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群众性绿化工作。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植树和其他绿化义务,绿化主管部门应当提供指导 和服务。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劳务等形式认建、认养城市绿地、树木,种植纪念林。认建、 认养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享有一定期限的绿地、树木冠名权。 第七条绿化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城市绿化科学研究,推广绿化建设、养护先进技术 以及雨水收集、中水利用等节水、节能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组织培育、应用本市适宜 的植物品种。绿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绿化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增强社会绿化意识。 第八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 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九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市园林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城市绿化 发展需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共同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 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市园林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城市绿地系 统规划进行修改,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进行公示,并听取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目标、原则、标准和总体布局方案,明确 各类绿地的基本控制范围,并对下一层次规划中的绿地配置提出控制指标和布局原则。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绿化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的要求,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对下列区域划定城市绿线并及时公布:(一)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二)山体和江河、湖泊、水库蓝线以外的周边生态控制区域;(三)风景名胜区等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 响的绿地。 第十二条城市绿线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和调整。 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城市绿地布局进行调整,或者因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变更或 者调整绿线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园林主管部门应当共同编制调整方案,组织听证,并 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可以采取其他措施避免变更或者调整绿线的,不得变更或者调整。城市绿线的变更或者调整应当遵循绿地总量平衡的原则,并符合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 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有关审批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与绿化无关的建设。利用已建成绿地进行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和地面防灾避险设施建设的,有关部门在审批 项目建设方案时,应当征求绿化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四条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不得改建和扩建, 并应当逐步迁出或者拆除。市绿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和区人民政府制订迁出或者 拆除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市绿化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编制符合本市地域特色的 树种规划,确定本市适宜种植的城市绿化树种和植物配置原则。编制树种规划应当坚持适地适树,优先使用乡土植物,均衡配置乔木、灌木、地被植 物和花卉,注重市树、市花的应用,保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合理性。选用外地植物种类 的,应当对其适宜性、安全性等进行专项论证并明确相应的技术措施。市绿化主管部门在编制树种规划时,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六条城市绿化建设应当注重生态功能,地形坡度、标高和密实度等应当符合技术标准 和规范,城市绿地内的硬铺装应当优先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材料。 第十七条编制建设工程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筑总平面方案,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 划确定配套绿地率,制订绿化配置方案。 第十八条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率应当达到下列标准:(一)新区建设的住宅项目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规划人口居 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低于 1.5 平方米、小区(含组团)不低于一平方米、组团不低于 0.5 平方米;(二)旧区改建的住宅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其中人均公共绿 地面积,规划人口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低于 1.05 平方米、小区(含组团)不低于0.7 平方米、组团不低于 0.35 平方米;(三)新建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等项目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五;(四)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五)商业商务设施、娱乐康体、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等商业服务业设施项目和物流仓 储项目不低于百分之二十;(六)城市主干道不低于百分之二十,次干道不低于百分之十五;(七)新建工业园区不低于百分之二十,园区内各项目的配套绿地率,由工业园区管 理机构确定,但一般不高于百分之二十;园区外新建工业项目配套绿地率,按照国家、省 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八)其他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建设工程项目按照国家规定需要建设防护绿带的,应当按照规定建设防护绿带。在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不得减少原有的绿地 面积。建设工程项目属于兼容用地性质的,其配套绿地率标准按照所含各类别用地比例的加 权平均值确定。 第十九条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率确因条件限制无法达到规定标准的,经园林主管部门审 核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适当降低比例,但不得低于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七十。建 设单位按照所缺配套绿地面积缴纳绿化补偿费,绿化补偿费包括同类地段土地基准地价、 征收补偿费用和绿化建设直接费用。 绿化补偿费专项用于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率的核算以及绿化补偿费的收取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 府制定。 第二十条建设工程项目审批部门在对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城市绿化工程项目 进行前期审批时,应当会同园林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绿地布局、功能定位、植物配置、项目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