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心理障碍.doc
治疗失眠症 失眠经常和精神病、酒精、药物滥用、疾病或其它睡眠紊乱相联系。失眠病人中的 35%~44%伴有精神紊乱,最常见的是情绪和情感的紊乱,还有其它很多疾病状态也能造 成失眠,包括一些潜在的病理生理性的干扰,如睡眠动腿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 白天睡眠太多或不适当的使用安眠药也可造成失眠。不管失眠症的起始原因是什么,行为 的和环境的因素时常是调节变量。失眠症的发生可概括为:①失眠症病人具有特定的易感 因素;②导致失眠发生的促成因素;③使失眠症得以持续的长期因素。个体易感因素构成 了失眠发生的内在基础,促成因素则出现在失眠发作时,大多数情况下又随时间而消失。 长期因素(如条件反射性的对环境的唤醒或对安眠药物的耐受)则随时间延伸变得日益重 要并发挥作用。相应地,大多数认知行为治疗集中于改变这些导致失眠维持的长期因素, 对某些诱发因素(如职业紧张)也需要进行问题解决和支持治疗。但是,认知—行为治疗 对由精神病、酒精、药物滥用、躯体疾病导致的失眠效果不好。 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症,主要致力于治疗导致失眠的长期性因素。这些方法寻求改变非适 应性的睡眠习惯,减少自主的或认知上的唤醒,改变关于睡眠的不良的信念和态度,进行 健康睡眠实践的教育。 1. 刺激限制治疗:此方法认为失眠是一种对与睡眠相关的时间(床上时间)和环境线索 (床和卧室)的条件反应。按照这一前提假设,这种方法就是训练病人把入睡与床、卧室 等重新建立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是通过缩短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包括外显的和内隐的) 和强制执行一个睡眠-觉醒时间表来完成。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计划——缩短与睡眠无关 的活动,调整睡或醒的计划。因为对于大多失眠病人,在床上的时间、卧室环境已经变成 了一个强烈的消极暗示,要睡觉但难以入睡,还有挫折感,易激发。具体程序为:①只有 当困倦时才上床;②如果不能在 15~20 分钟以内入睡或重新入睡,离开床到另一间屋子, 只有当再感到困倦时才回到卧室;③每天晚上可以经常重复①、②过程;④每天早晨按时 起床(有规律)不要计算一晚上共睡了几个小时;⑤不要在床上进行与睡眠不适应的活动, 如在卧室内看电视、小说等,但可保留与睡眠有关的活动如性活动等;⑥白天的小睡时间 不宜太长;⑦仅仅为了睡眠和性才使用床和卧室。 怎样睡个安稳觉 ——世界睡眠日关注失眠症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 姜长青 通常,人们习惯地认为成人每天应该有 8 小时的睡眠,但实际个体差异相当大。有的人可 能睡够 4~6 个小时就能满足生理需要,健康人群中大约有 10%属于这种情况,15%的人 睡眠超过 8 个小时甚至更多,总人口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为 7.5 个小时。 有些人睡眠时间不长,但一觉醒来感到舒适满足,另一些人睡眠时间虽然不短,但不是多 梦,就是易醒,睡了一夜总觉得没有睡醒,困倦异常。所以临床上在判断一个人睡眠的好 坏时,应同时考虑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睡眠分期与节律 睡眠共分 5 期,每晚 8 小时的睡眠中,每 90 分钟左右各个睡眠期循环一次。其中前四期为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或称慢波睡眠(SWS) ,最后一期为快速眼动睡眠(REM) 。 SWS 是从朦胧入睡开始,随后睡眠逐渐加深,一直到熟睡的整个过程。此期脑电呈慢波, 眼球没有活动,故称非快速眼动睡眠。按睡眠时的脑电图模式,此期又分为 4 期。 入睡期:是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转换期,人很容易醒来,约占睡眠总时间的 10%。 浅睡期:此期容易觉醒,入睡困难者,常自行惊醒,约占整个睡眠期的 50%。 中睡期:此期意识消失,不易觉醒,在每个睡眠周期约延续 1 小时左右。 深睡期:此期睡眠深,觉醒相当困难,在每个睡眠周期中约持续 30 分钟,然后进入快速眼 动睡眠。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SWS 与 REM 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两种不同时相睡眠各出现一次为一 个睡眠期。每个周期历时 70~90 分钟,入睡后必须先经过 SWS 阶段,才能进入 REM。 睡眠剥夺实验 睡眠剥夺实验,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为失眠。了解睡眠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心 理的和生理的机能紊乱,有助于临床上认识睡眠不足的后果。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国外有一位生物学家,因为一向睡得比较少,所以他认为睡眠并非 人体的生理需要,只是人的一种习惯。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让 自己为研究对象,让几位助手严密地监视他,不让他睡觉,也不让他打盹。他想睡的时候 就立即提醒他。实验进行了 10 个昼夜。这位生物学家坚持了 240 个小时不睡觉。在体验中, 虽然没有发现身体出现什么疾病,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发生了显著变化。注意力变得很难集 中,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实验结果有力地说明,如果一个人没有睡眠,身心健康会受到严 重影响。 进一步的实验是选择性睡眠剥夺。观察者只要发现睡眠中的受试者出现眼动或脑电变化时, 立即将其唤醒,就可以选择性地终止 REM 。剥夺 REM 在短期内并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受试者或许会出现轻微的焦虑不安、急躁、易激惹等表现,但当剥夺时间较长时,有出现 幻觉和恐怖感的报道。 怎样判断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在失眠者中,以入睡困 难最为常见,其次是睡眠表浅和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通常以上情况并存。 失眠持续的时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仅仅几天的短暂失眠是一种正常现象,诊断不宜扩大 化。以下是确诊失眠症的具体标准,供参考: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 入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 3 次,并持续 1 个月以上。 5.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失眠症与安眠药 安眠药的使用是极为广泛和随便的,目前这种倾向有增加的趋势。 对于应用安眠药引起药物性睡眠的脑电研究证明,药物睡眠不同于生理睡眠,其中突出的 是 REM 的比例显著减少。安眠药引起的药物性睡眠表面上似乎满足了睡眠时间,实际上 却使患者长期处于较大失眠时还严重的 REM 剥夺状态,而 REM 对人体来说是 SWS 所不 能取代的。安眠药使用者的自我感觉也表明了这种情况,服药后虽然整夜入睡,但 REM 严重不足,因而早晨醒来仍然昏昏沉沉,好像没有睡够。对于通常的失眠症患者来说,安眠药虽有助于睡眠,但不应常规使用,使用期最好不要超过 21~28 天,并选择半衰期较短 的药或间断给药(每周 2~4 次) ,以减轻白天的镇静作用。 长期使用安眠药会使机体产生依赖性。药物依赖者一旦得不到引起药物依赖的药品,就会 产生戒断症状,在安眠药物中以速可眠、眠尔通、安眠酮等产生的药物依赖性较为严重, 尤其是安眠酮的滥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为此,临床医生和失眠者必须重新 认识睡眠和失眠症,重新评价安眠药的作用,慎重使用安眠药。 失眠症的心理与行为干预 治疗失眠症首先应强调睡眠卫生,特别是一次性或短暂失眠可望通过这些措施得到解决,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