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风险及防范
71 主持人:刘宏振 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互 联网+金融”产业的兴起以及电 子商务市场的日益发展壮大,不仅给第 三方支付应用带来了更远大的前景,同 时催生了大批新型支付企业、新型支付 工具、支付品种、支付方式等。目前中 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创新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创新,如二维码 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易宝、财富 通,以及数字货币的研发推广等;二是 支付模式创新,依托科技手段以及大数 据金融的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众筹 融资、共享支付等新型支付模式也以迅 雷之势不断发展。 第三方支付创新性趋势 毋庸置疑,第三方支付是基于互联网 与电子支付创新产生的,且随着电子科 技进步,移动智能化、货币数字化等现 代技术创新的高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 总体上看,第三方支付创新呈现以下发 展趋势。 移动便捷化。现代支付方式最大的 特点是支付渠道力求便捷和快速,支付 行为追求随心和随机。第三方支付创新 的一个基本理念正基于此。最新数据显 示,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中,75% 的交易通过手机完成。而美国的商业支 付市场中,仅有20%的交易通过手机完 成,同时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 布的《2016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 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 总交易额为5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85.6%,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 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第三方支付 随 企业和商业银行围绕客户随机支付行为 特点开展了多重支付创新,构建了一个 丰富多样的支付市场。如,在支付认证 上,推出了包含U-Key、短信认证、双 重验证或者生物认证等多种方式;在支 付形式上,研发了包含NCF非接快速支 付、蓝牙支付、二维码支付、指纹支付 以及刷脸支付等多种形式;在支付场景 上,由单一面对面的线下支付逐步拓展 至网络支付、移动支付和O2O支付等。 科技智能化。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 付市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和智能 化这块基石,通过科技手段和智能研发 的双轮驱动,促进了支付业务的整体创 新。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触网新媒体手 段,利用数据平台和技术优势,深入挖 掘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商户端需求,丰富 服务手段,从而提升消费者黏性及市场 的认可度。支付结算的科技智能化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智能 “识人”。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 声波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包含 生物特征、多维交叉结合的创新支付认 证技术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二是支付 媒介的智能化。“人机合一”是现代支 付产品发展大势所趋,支付的自主性和 便捷度将伴随智能化的支付媒介实现质 的飞跃。支付机构将能够为每个人提供 其所需的个性化和专属化的支付服务。 三是操作系统的智能化。即通过整合各 类支付操作平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 操作系统和灵活的操作界面,满足客户 多元化的支付体验。 业务聚合化。一方面,支付宝、财 付通等支付企业巨头占据了市场的绝大 份额。最新数据表明,目前市场上拥有 支付牌照的企业有246家,形成了3个梯 队。其中支付宝以52.3%居首,财付通以 33.7%位列第二,两家支付巨头共占86% 份额,组成第一梯队。拉卡拉、易宝、 联动优势、连连支付、平安付、百度钱 包、京东支付和快钱8家支付企业瓜分 剩下13%,组成第二梯队。其他的200多 张支付牌照市场交易额仅1.4%。另一方 面,受成本低廉、客户需求等多种因素 驱动,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加紧了在 聚合支付业务方面的布局,减少了商户 与多家支付机构对接,通过帮助转型中 的线下实体店提升生产效率,让消费者 更好地提升服务体验,从而达到刺激消 费、提振经济的作用。 跨境全球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第 三方支付机构实力的上升以及移动互联 网的爆发,一些支付机构开始通过挖掘 中国用户跨境支付需求,从海外购物、 旅游等入手,迅速展开海外布局,加快 第三方支付风险及防范 刘燕云 72 金融市场 国际化步伐。以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 交易机构支付宝为例,2015年以6.8亿美 元投资印度支付公司PAYTM。2016年在 新加坡宣布启动“ALIPAY+”计划,根 据该计划,支付宝将在全球招募合作伙 伴,并向他们开放支付、大数据和云计 算等技术和资源。据悉,目前支付宝已 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70多个国家和 地区接入了近7万个海外线下商户,中国 消费者可以在其他28个国家和地区的实 体零售店使用他们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第三方支付创新隐藏风险 第三方支付创新对居民日常生活带来 的改观是显而易见的,但其所带来的各 项风险也绝不容小觑。 科技智能化带来的风险隐患。在移 动互联网时代,数据化带来了便利,但 是数据化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正在凸显。 技术上的不完备、安全控制措施不到 位,导致客户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受到 严重损害。如,收单市场业务创新集中 在移动设备及APP端的应用,支付业务 的信息安全及交易安全容易受到攻击, 最近频频爆出的二维码被调包、隐藏木 马、资金被盗刷等都给使用现代支付结 算方式的普通老百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 损失。据艾瑞网数据统计,从2014年到 2016年初,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部门受理的第三方网络支付类投诉占互 联网金融类投诉的95.06%。 业务聚合化带来的风险隐患。大数据 时代,业务聚合就像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给居民生活带来多重便利,另一 方面又产生了新的风险。一是“二清” 风险升级。由于聚合支付业务处理过程 涉及收单机构、商业银行、发码机构、 发卡银行等多个角色,交易信息传递环 节多,交易报文内容不规范,每一个主 体、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不可预知 的风险状况,影响支付市场安全。此 外,一部分机构没有获得人民银行颁发 的支付牌照就开展相关业务,产生风 险。二是敏感信息留存问题。部分聚合 技术服务商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私自转 接交易信息、截留存储商户信息等问 题,涉嫌从事交易处理、资金结算等收 单核心业务,危害到客户敏感信息和资 金安全。 跨境国际化带来的风险隐患。一方 面,监管制度的非国际化以及滞后性给 了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操作的空间。一 些国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国外的金融 机构合作,通过账号共享等方式,实现 跨境支付。对于这些违规违法行为,事 前难以监管,事后即使发现了,也无法 做到有效追查处理,这也是当前跨境第 三方支付存在的一个重要风险隐患。另 一方面,第三方机构交易主体信息审核 不全面。第三方跨境支付中,交易方的 购汇、结汇业务均由第三方支付机构代 理完成,银行很难了解国内买方及国外 卖方的真实交易背景,也无法查找交易 双方的准确身份信息,因此难以开展有 效监督。同时虚拟货币的广泛使用使有 关部门和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对交易双 方资金来源的监管更加困难,犯罪分子 通过这种途径进行境外的洗钱活动便有 了很大的操作空间,这使得洗钱风险进 一步加剧。 从监管视角防范第三方支付的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确保第三方支付工具 的安全可靠性。一是应加强第三方支付 机构安全工作,及时修复安全漏洞;加 大网络安全设施建设,实施网络安全域 控制;加强软件开发控制,对软件进行 安全测评和漏洞扫描,时刻监控系统的 运行情况,强化对系统进行安全测评, 以保障消费者权益。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