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 治疗方法的选择 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 刘仲前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有增多趋势。 •该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一旦诊断明确, 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近年来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技术也有了较 大发展。 病因和自然发展过程 •颈椎病常在中年开始发病,伴有颈椎间盘进行性 退变性改变,这种退变会导致颈部运动异常、椎 间盘高度丧失、钩椎关节和小关节病。 •静力性脊髓受压:钩椎关节病和椎间盘退变形成 的骨赘,会引起从前向后压迫脊髓,小关节病与 黄韧带肥厚,会引起从后向前压迫脊髓。这种对 脊髓形成的环形压迫会导致颈椎管狭窄,称之为 静力性脊髓受压。 •动力性脊髓受压:由于颈椎伸展引起黄韧带打折 与屈曲引起椎间盘膨隆产生脊髓受压,称之为动 力性脊髓受压。 •解剖学研究表明:椎管内径在屈曲位比伸展位大 •颈椎的屈伸活动和不稳定,可引起脊髓前方软骨 与骨性骨赘和后方增生的小关节与肥厚的韧带对 脊髓产生钳夹形压迫。 •其他病因还有:椎板内陷 齿状突肥大 后纵韧带增生 •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发展过程特点: 75%的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过程 20%缓慢加重后又形成相对稳定期 5%突然加重后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功能不全期 •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1、病变到中期 2、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但目前对颈椎病自然发展结局的研究资料中,对 其进展和减轻尚无可靠指标。 手 术 指 征 与 禁 忌 症 •主要手术指征是经体检与影像学诊断证实有脊髓 型颈椎病。 •成功的治疗取决于临床诊断与病例选择,手术重 点应在引起症状的部位,同时应防止医源性损伤 。必须根据患者的基础功能、症状、体征来综合 考虑。 •脊髓型颈椎病未治疗者病情有进行性加重趋势, 在治疗上还有争议。但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手术 治疗可改善或至少可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经长期随访疗效肯定对轻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 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对一或二平面无椎体 后缘改变的颈椎病是最佳选择。 •椎板成形术适用于: 1、三平面或三平面以上的脊髓型颈椎病,并且 颈椎处于中立位或前凸位; 2、无后凸畸形的颈椎管狭窄症; 3、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且无后凸畸形,节段性 不稳可同时行侧块融合术; 4、前路减压与植骨融合术后发生假关节,但无 颈椎后凸畸形。 •颈椎有后凸畸形是后路手术的禁忌症 。 •颈部疼痛是椎板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同时行侧块 融合术,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该并发症。 •同时联合前路减压与融合,也可降低该并发症的 发生。 •为了保证最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有明确的颈部疼 痛,不宜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 Rushton提出前后联合手术的指征 •1、超过三平面广泛减压; •2、多平面颈椎病与先天性颈椎管狭窄 •3、多平面性颈椎病伴退变性后凸畸形 •4、椎板切除术后发生颈椎后凸畸形; •5、创伤性后凸畸形。 •情况许可应I期手术,分期手术时,可先做前路也 可先后路。 手 术 方 式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前后联合手术 前 路 手 术 •当决定行颈椎前路手术时,应先确定病变类型, 脊髓型还是神经根型,或二者并存。 •要确定减压范围,有神经根受压症状的一侧与相 应平面,Rushton等主张应常规行椎间孔减压术。 •对椎体后缘骨刺,采用骨刺切除术、椎间孔切开 与椎体间融合是较好的术式。优点有:植骨撑开 了狭窄的椎间隙、扩大了椎间孔、较直接的神经 组织减压、重建了颈椎的稳定性、防止骨赘继续 形成。 •对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软性压迫,采用前路与后 路术式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但长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前路切除椎间盘后行 三面皮质自体髂骨植骨是最佳选择。 •脊髓受压伴颈椎后凸畸形时,采用前路减压支撑 植骨治疗,可同时矫正后凸畸形。 •伴有小的椎体后缘骨赘引起的压迫,可行单纯椎 间盘切除与植骨术。大的椎体后缘骨赘需用高速 磨钻行部分椎体切除与椎间孔切开。 •减压两端椎体前、后缘均需做一台阶,以防骨块 前、后移位。 •椎体后缘有椎间盘物质、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存 在时,行椎体次全切除的术式较稳妥。注意保留 侧壁,钩椎关节可作为减压的外界标志,勿损伤 椎动脉。 •将三面皮质的自体髂骨在椎间隙撑开状态下植入 。二平面可用自体髂骨,二平面以上可用自体腓 骨,均可达到满意的融合率。前路钛笼、钛网以 及钢板的应用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提高了植骨 的融合率。 后 路 手 术 •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最早用后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的方法。随着其疗效不佳和前路与椎板成形术的 发展,逐渐被取代。 •自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颈椎板成形术以来,临床 应用较为普遍,其改良术式已超过12种,共同的 优点是:扩大了椎管,最大限度的保留或重建了 椎板,减少了颈部功能受损,保存了颈椎后部肌 肉-韧带复合体,防止了椎板塌陷。能够有效地 防止术后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后入路显露C3-C7棘突与椎板,保留T1棘突附着的 肌肉,以防止术后棘突凸出与刺激。 •如果在C2-C3有压迫,应同时行C2椎板下潜行扩大 。勿显露C2椎板与棘突,若需显露,需将在C2棘 突附着的肌肉重新牢固缝合回原位。 •在椎板成形的上下端做单侧椎板切断。通常在C2- C3与C7-T1部位。下端椎板切除至T1椎弓根,上端 向外至C3侧块。 •在症状重的一侧(脊髓压迫重的一侧)将椎板切 断。从C7椎板与侧块交界处开槽,作为开门侧。 •开槽应在T1椎弓根内侧面上。用小的椎板咬钳将 槽完全咬开,应尽可能靠外侧,方向对准椎弓根 内侧壁。依次向上操作至C3椎板。 •在对侧磨槽去除80%椎板厚度,轻柔地将椎板整 块向对侧翻起约12mm,去除切开侧黄韧带。 •如术前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应同时行椎间孔切开 减压。 •椎板维持打开后,可用同种骨块或小段肋骨,长 12~14mm,放在C3、C5、C7平面,小心操作, 小关节不用植骨,如操作正确可不用缝合固定。 •应用细钢丝穿小段肋骨重建或用微型钛钢板螺钉 固定维持椎板位置和稳定性。 •应用侧块螺钉联合钢丝缠绑维持开门的方法操作 较为简单实用。 前 后 路 联 合 手 术 •尽管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满意的效 果,但发生与植骨相关的并发症较多。 •即使应用前路钢板,术后器械固定失败、植骨后 假关节和进行性后凸畸形仍有发生,头环支具的 应用也难以消除这些并发症。 •Schultz等报道采用前后路I期联合手术治疗38例脊 髓型颈椎病,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没有发生植 骨移位和内固定失败,也没有发生神经损伤和需 要再手术的病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前后路联合手术具有很高的植骨融合率 •产生与植骨和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很少 •这种术式可提供即时的稳定性,术后不需应用头 环支具 •前后路联合手术可有效地防止植骨移位 结 果 表 明 •后路植骨融合固定对防止植骨移位的效果 优于头环支具固定,有利于术后康复。 •主要用于: 1、因创伤所致颈椎前后柱不稳; 2、颈椎病需多平面减压融合者(2个椎 体); 3、有易患植骨后假关节形成的因素(例如 :骨质疏松,糖尿病,吸烟等)。 •前后路I期联合手术可获得即时颈椎牢固的 稳定性,术后不须应用外固定 •降低了前路内固定的失败和植骨移位,比 单纯前路或后路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