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常用辅助检查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八章 常用辅助检查 中医、中西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三站临床答辩的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 本部分复习思路 ● 表格归纳。 ● 抓重点,舍皮毛。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一)参考值 1.血红蛋白 2.红细胞计数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重要】 贫血分级 血红蛋白(Hb)值 轻度 男<120g/L,女<110g/L;但>90g/L; 中度 60~90g/L 重度 30~60g/L 极重度 30g/L 贫血常见的原因 贫血原因 具体疾病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不足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造血功能障碍 再障、白血病 慢性系统疾病 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 红细胞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 失血 失血性贫血 红细胞增多 见于 (1)相对性 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 (2)绝对性 ①继发性 生理性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 病理性堵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②原发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 2.分类计数 中性分叶核0.50~0.70;淋巴细胞0.20~0.4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O1;中性杆状核0.O1~0.05; 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常见原因 中性粒细胞增多 减少 1 化脓性感染阑尾炎等;某些病毒、寄生虫感染 病毒感染、伤寒、疟疾等 2 严重组织损伤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 急性大出血、溶血脾破裂或宫外孕。 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 4 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皮质激素等。 自身免疫性疾患如SLE。 5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重要】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①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②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 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见于 (2)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等。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减少无意义。 4.淋巴细胞 (1)增多,见于 (2)减少,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 ①生理性婴幼儿。 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沉)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一)参考值。 (二)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增快 ①各种炎症如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②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等。 ③恶性肿瘤。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等。⑤贫血。 第二节 肝脏病检查 一、蛋白质代谢检查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重要】 2.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减低。A/G比值倒置(A/G1)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 (2)肝外因素 ①低蛋白血症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消耗增加,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结核等。 ②高蛋白血症是指血清总蛋白高于80g/L或球蛋白高于35g/L,亦称高球蛋白血症。主要因球蛋白增加引起,尤其是γ球蛋白增高为主,见于肝硬化、恶性淋巴瘤、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浆细胞病等。 二、肝脏病常用的血清酶检查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 1.参考值 【重要】 (1)肝脏疾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以ALT升高更加明显,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 急性重症肝炎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 (2)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增高。 (三)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1.参考值 50U/L。 2.临床意义,γ-GT增高见于 ①肝癌。②胆道堵塞。③肝脏疾病急性肝炎γ-GT呈中等度升高. γ-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γ-GT可明显升高。 三、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 1.抗-HAV IgM 于HAV感染1周后产生早期诊断甲肝的特异性抗体。 2.抗-HAV IgG 代表着抗-HAV总抗体,甲肝初期血中滴度已有升高,2~3个月达高峰,病愈后可长期存在,对流行病学调查和接种疫苗效果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两对半检查【重要】 1.HBsAg及抗-HBs测定 HBsAg具有抗原性,不具有传染性。HBsAg是感染HBV的标志,见于HBV携带者或乙肝患者。 抗-HBs一般在发病后3~6个月才出现,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抗-HBs阳性,见于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曾感染过HBV,目前HBV已被清除者,对HBV已有了免疫力。【保护性抗体】。 2.HBeAg及抗-HBe测定 ● HBeAg阳性表示有HBV复制,传染性强。 ● 抗-HBe多见于HBeAg转阴的病人。它意味着HBV大部分已被清除或抑制,是传染性降低